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_宋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_宋史_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
○国初卤簿
国初卤簿。太祖建隆四年,将郊祀,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
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惟得唐长兴《南郊卤簿字图》,校以令文,颇有阔略
违戾者。礼仪使陶谷建议:“金吾及诸卫将军导驾及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
元礼》各服本色绣袍。金吾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威卫以赤豹,
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师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为文。
旧,执仗军士悉衣五色画衣,随人数给之,无有准式,请以五行相生之色为次,
黑衣先之,青衣次之,赤、黄、白又次之。大驾五辂,各有副车,近代浸废,请
依令文增造。又案明宗旧图,导驾三引而仪仗法物人数多,周太祖卤簿六引而人
数少,请准令文用六引,其卤簿各依本品以给。”从之。旧清游队有甲骑具装,
亡其制度,谷以其所记造之。又作大辇,皆率意定其制。谷又取天文大角、摄提
列星之象,作摄提旗及北斗旗、二十八宿旗、十二辰旗、龙墀十三旗、五方神旗、
五方凤旗、四渎旗。时有贡黄鹦鹉、白兔,及驯象自来,又作金鹦鹉、玉兔、驯
象旗。太祖又诏别造大黄龙负图旗一,大神旗六,日旗一,月旗一,君王万岁旗
一,天下太平旗一,师子旗二,金鸾旗一,金凤旗一,五龙旗五,凡二十一旗,
皆有架,南郊用之。大黄龙负图旗陈于明德门前,余二十旗悉立于宿顿宫前,遇
朝会册礼,亦皆陈于殿庭。凡马步仪仗,共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悉用禁军。
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事,中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事,校
尉、主帅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事。
乾德三年,蜀平,命左拾遗孙逢吉收蜀法物,其不中度者悉毁之。是岁,太
祖亲阅卤簿。四年,始令改画衣为绣衣,至开宝三年而成,谓之“绣衣卤簿”。
其后郊祀皆用之。军卫羽仪,自是浸甚。每大祀,命大礼、礼仪、仪仗、卤簿、
桥道顿递五使,卤簿使专掌定字图排列,仪仗使纠督之,大礼及余使同按阅,致
斋日巡仗。又命殿前大校管勾捧日、奉宸队,侍卫大校勾当仪仗兵队,捧日、天
武厢主四人,编排捧日、奉宸队及执仗人,内诸司使、副使三员同押仪仗,别二
员编排导引官。六年,诏节度使已下,除在京巡检及押仪仗外,并令服裤褶衣导
引。
太宗至道中,令有司以绢画为图,图凡三幅,中幅车辂、六引及导驾官,外
两幅仪卫,其警场青城,又别为图,图成,以藏秘阁。凡仗内自行事官、排列职
掌并捧日、奉宸、散手天武外,步骑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八人,此极盛也。
真宗咸平五年,诏南郊仪仗引驾官,不得多带从人。宰臣,亲王,枢密、宣
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使,各四人。尚书,节度使,翰林学士、侍读、
侍讲学士,各三人。给事,谏议,知制诰,大卿监,金吾大将军,枢密都承旨、
副承旨,客省阁门使、副使,诸司使、副使至内殿崇班,各二人。少卿监,诸行
郎中已下,阁门祗候已下,各一人。又诏南郊引驾官,中书、枢密院一行在东,
亲王一行在西,余依官次。大中祥符元年,改小驾为鸾驾。
自太祖易绣衣卤簿后,太宗、真宗皆增益之。仁宗即位,仪典多袭前世,宋
绶定卤簿,为《图记》十卷上之,诏以付秘阁。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大率
以太仆寺主车辂,殿中省主舆辇、伞扇、御马,金吾主纛、槊、十六骑、引驾细
仗、牙门,六军主枪仗,尚书兵部主六引诸队、大角、五牛旗,门下省主宝案,
司天台主钟漏,太常主鼓吹,朝服法物库出旗器、名物、衣冠、幰盖,军器库
出箙、弩、矢,内弓箭库出戎装、杂仗。凡六引导驾、太仆卿、千牛将军、殿中
侍御史、司天监少府监僚佐局官、乘黄令、大将军、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
皆以京朝官内诸司使、副使以下摄事。仗内用禁军诸班直:捧日、天武、拱圣、
神勇、宣武、骁骑、武胜、宁朔、虎翼兵。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中
郎将、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校尉、主帅、旅帅、队正以军使、副
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余法驾、鸾驾、黄麾仗,则递减其数。
景祐五年,贾昌朝言仪卫三事:
一曰南郊卤簿,车驾出宫诣郊庙日,执球杖供奉官,于导驾官前分列迎引,
至于斋宫。夫球杖非古,盖唐世尚之,以资玩乐。其执之者皆亵服,锦绣珠玉,
过于侈丽,既不足以昭文物,又不可以备军容。常时豫游,或宜施用。方今夙夜
斋戒,亲奉大祀,端冕颙昂,鼓吹不作,而乃陈戏赏之具,参簪绅之列,导迎法
驾,入于祠宫。稽诸典仪,未为允称。况导驾官两省员数悉备,何烦更有此色供
奉官,谓宜彻去球杖,俟礼毕还宫,鼓吹振作,即复使就列。
二曰大驾卤簿,有羊车前列。臣案羊车本汉、晋之代,乘于后宫。隋大业中,
增金宝之饰,驾以小驷,驭以传童,自是以来,遂为法从。唐制兼有辇车、副车
之名,国朝因循,尚未改革。窃以郊祭天地,庙见祖宗,车服所陈,动必由礼。
至于四望、耕根之属,兼包历代,皆或有因,岂容后宫所乘,参陪五辂。欲望大
驾不用羊车,所冀肃恭,稽合典礼。
三曰南郊大驾卤簿,仪卫甚众,有司虽依典礼,名物次第,兵杖数目,预先
分布,及五使量行案阅。其如被差执掌吏员兵伍,素不闲习,行列先后,多失次
序;所持名物,亦或差互。押当官但以行事为名,从便趋进,失其处守。窃谓三
载亲郊,国之大事,旁陈象物,仰法乾行,四方之人,观礼于是,宜详制度,以
示光华。请大驾卤簿前后仗卫次第,于致斋前命仪仗、卤簿使令有司执簿籍率押
当官暨诸卫、诸省执仗士卒将领者,自殿门至郊庙分列之处,详视先后及器仗名
品,无令差忒。
诏礼仪使宋绶与太常礼院同详定以奏。绶奏:“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
物,以奉乘舆。今昌朝言宿斋之时,不可陈玩乐之具。请郊祀前一日,应供奉官
等令宿幕次,俟皇帝行礼毕降坛,导至青城,由青城前导归大内。后汉刘熙《释
名》曰:“骡车、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隋《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
或驾果下马。”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况历代载
于《舆服志》,自唐至今,著之礼令,宜且仍旧。其卤簿仪仗,遇南郊前,五使
预阅素备,愿依昌朝所奏,下仪仗、卤簿使加点阅,使之齐肃。”
皇祐二年,将享明堂,卤簿使奏:“法驾减大驾三分之一,而兵部亡字图故
本,且文牍散逸,虽粗有名数,较之礼令,未有以裁其中。”诏礼官与兵部加考
正,为图以奏。及上图,法驾卤簿用万有一千八十八人。嘉祐二年祫享,用礼仪
使奏:“南郊仗,金吾上将军、六统军、左右千牛,皆服紫绣戎服,珂珮,骑而
前;节度使亦衣裤褶导驾,如旧例。”是月,礼官奏:“南郊还,在礼当乘金辂,
而或诏乘大辇,宜著于令,常以大辇从。”六年,幸睦亲宅,内侍抱驾头堕马,
驾头坏。御史中丞韩绛奏请严仪卫,事下阁门、太常礼院议。遂合奏:“车驾出,
请以阁门祗候及内侍各二员,扶驾头左右,次扇筤,又以皇城亲从兵二十人从其
后。”
神宗熙宁七年,诏太常看详兵部大驾卤簿字图,遂奏言:“制器尚象,有其
数者,必有其义。后世车驾仪仗,多杂秦、汉制度,当革其尤者。《周礼·车仆》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萃,副车也。诸辂之副,宜次正辂。羊车,前
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载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
宜除去。”从之。
元丰元年,详定所言:“大驾舆辇、仗卫仪物,兼取历代所用,其间情文讹
舛甚众。或规摹苟简而因循已久;或事出一时而不足为法。”诏令更定。于是请
去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所绘人形,及龙、虎、仙童、大神、金鹦鹉、黄鹦鹉、
网子、螣蛇、神龟等旗。旧制,亲祠南郊,皇帝自大次至版位,内侍二人执翟羽
前导,号曰“拂翟”。拂翟不出礼典,乃汉乾祐中宫中导从之物,不宜用诸郊庙。
诏可。
又礼文所言:
近制,金辂不以金饰诸末,象辂不以象饰诸末,革辂不鞔,木辂不漆,请改
饰四辂。太常则绘三辰,加升龙、降龙,大旂则绘交龙、大赤鸟隼、大白熊虎、
大麾龟蛇而去其云龙,使之应礼。又古者,五辂皆载旗,谓之“道德之车。”
《考工记》车戟崇于殳,酋矛崇于戟,各四赤,戟矛皆插车骑,谓之“兵车”。
战国尚武,故增插四戟,谓之闟戟”。则知德车、武车,固异用矣。汉卤簿,前
驱有凤凰闟戟,犹未施于五辂。江左以来,五辂乃加棨戟于车之右,韬以黼绣之
衣。后周司辂,左建旗,右建闟戟,闟戟方六尺,而被之以黼,皆戾于古。请去
五辂闟戟,以应“道德”之称,而建太常于车后之中央,升辂则由左。
又按《周礼》:“大驭,掌驭玉辂以祀。”则祀乘玉辂也。斋仆掌驭金辂,
斋右充金辂之右,则斋乘金辂也。斋祀之车,异用而不相因。国朝亲祠太庙,致
斋文德殿,翌日即进玉辂,非制。请进金辂,俟太庙祠毕,翌日,御玉辂诣郊。
又《周礼》戎右职曰:“会同,充革车。”《仪礼》曰:“贰车毕乘。”
《礼记》曰:“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盖古者后车余辂,不敢旷空,
必使人乘之,所以别旷左之嫌也。自秦兼九国车服,西汉因之,大驾属车八十一
乘。《后汉志》云:“尚书、御史所载。”扬雄曰:“鸱夷国器,托于属车。”
则是汉之属车,非独载人,又以载物,亦《仪礼》所谓“毕乘”之义也。国朝卤
簿,车十二乘,虚设于法驾之后,实近旷左之嫌。请令尚书、御史乘之,或以载
乘舆服御。
又言:“法驾之行,必有共舆者,盖以承清问。《周官》有太仆、斋仆、道
仆,所以御车,至参乘,则其礼益重。故道德之车则有斋右、道右,武车则有戎
右,皆以士大夫为之。国朝之制,乘舆有太仆而无参乘,请增近臣一员,立车右。”
其后,诏增制五辂及参乘,玉辂建太常,金辂建大旂,象辂建大赤,革辂建
大白,木辂建大麾。诸辂之副,各次正辂,仍存闟戟焉。时大驾卤簿,仗下官一
百四十六员,执仗、押引从军员、职掌诸军诸司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人。初,玉
辂自唐显庆中传之,号“显庆辂”。神宗更制新玉辂,六年正月,御大庆殿受朝,
先夕陈诸庭,夜半彻幕屋,压焉。自是竟乘旧辂。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太常寺状具南郊仪仗,人兵二万一千五百七十五人。政
和四年,礼制局言:“卤簿六引仪仗,信幡承以双龙,大角黑漆画龙,紫绣龙袋,
长鸣、次鸣、大小横吹、五色衣幡、绯掌画交龙。按《乐令》,三品以上绯掌画
蹲豹。盖唯乘舆器用,并饰以龙。今六引内系群臣卤簿,而旗物通画交龙,非便,
合厘正。”七年,兵部尚书蒋猷请令有司取《天圣卤簿图记》,更加考正可否而
因革之。诏如其请。宣和元年,蔡攸被旨改修,凡人物器服,尽从古制,饰以丹
采,三十有三卷。
高宗初至南京,孟太后以乘舆服御及御辇仪仗来进。建炎初,诏东京所属起
发祭器、法服、仪仗赴行在所。十一月,帝郊于扬州,仪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
仓卒渡江,皆为金兵所焚。绍兴十二年,有司言:“天子起居,当备法驾,况太
母回銮,将奉郊迎。”遂令工部尚书莫将等检会本朝文德、大庆殿旧仪,下太常
定,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于是始备黄麾仗,庆、册、亲飨皆用焉。是年冬,玉
辂成。
明年,郊,准国初大驾之数,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内旧用锦袄子者以缬
缯代,用铜革带者以勒帛代。而指挥使、都头仍旧用锦帽子、锦臂袖者,以方胜
练鹊罗代;用絁者以绸代。禁卫班直服色,用锦绣、金银、真珠、北珠者七百
八十人,以头帽、银带、缬罗衫代。旗物用绣者,以错采代;车路院香镫案、衣
褥、睥睨,御辇院华盖、曲盖及仗内幢角等袋用绣者,以生色代。殿前司仗内金
枪、银枪、旗干,易以漆饰;而拂扇、坐褥以珠饰者去之。帝曰:“事天贵质,
若惟事华丽,非初意矣。”十月,卤簿器物及金象革木四辂、大安辇皆成。太常
又奏,前后六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旧制骑。今路狭拥遏,欲止令步导。从之。
十六年,始增捧日、奉宸队,合一万五千五十人。卤簿之制备矣。三十一年九月,
行明堂礼,仪物视郊祀省三之一,用一万一千五人。
孝宗隆兴二年正月,以卤簿劳民,乃令有司条具其可省者。次年郊祀,止用
六千八百八十九人,盖减绍兴二十八年人数之半也。乾道六年之郊,虽仍备五辂、
大安辇、六象,而人数则如旧焉。自后,终宋之世,虽微有因革,大抵皆如乾道
六年之制。若明堂,则四辂、大安辇皆省,止用三千三百十九人。故事,祀前二
日诣景灵宫,皆备大驾仪仗、乘辂。中兴后,以行都与东都不同,前二日止乘辇。
次日,自太庙诣青城,始登辂,设卤簿。自绍兴十三年始也。车驾遇雨,玉辂施
障,从驾臣僚赐雨具,中道遇晴则撤。郊坛遇雨,则就青城放御仗,逍遥子还宫,
导驾官免步导。
大驾卤簿。象六,中道,分左右。次六引,中道。第一,开封令;第二,开
封牧;(驾从余州县出者,所在刺史、县令导驾,准此。)第三,太常卿;第四,
司徒;第五,御史大夫;第六,兵部尚书。(以上各用本品卤簿。)次纛十二。
(每纛一人持,一人托,四人扯,骑二人押。)次犦槊骑八,(押衙四人骑引。)
左右金吾上将军四人,将军四人,大将军各一人,折冲都尉一人。(大将军、都
尉并夹以犦槊二,每槊一人执,二人夹,纛槊皆中道。)
次清游队。(左右道。)白泽旗二,(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左右金吾
折冲都尉各一人领。)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次左右金吾十六骑,(左右
道,主帅各一人分领。)弩八,弓箭十二,槊十二。次夹道佽飞,骑。(左右金
吾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领。)虞候佽飞四十八人,铁甲佽飞二十四人。
次前队殳仗。(左右道。)左右领军卫将军各一人,犦槊四人,主帅四人,
殳八十,叉八十;(相间。)左右武卫屯卫主帅各四人,殳各五十人,叉各五十
人;左右骁卫主帅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朱雀旗一,(中道,一人持,二人
引,二人夹。)弩四,弓箭十六。次龙旗十二。(中道,并一人执,二人引,二
人护后;副竿二,皆骑,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领。)风伯、雨师旗各一,雷
公、电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左、右摄提旗各一,北斗旗一。
次指南、记里鼓、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车。(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
来往检校。)次引驾十二重。(中道,并骑。)弩八,弓箭八,槊八。
次太常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从。)掆鼓十二在左,(主帅四人
骑领。)金钲十二在右,(主帅四人骑领。)大鼓百二十,(主帅二十人骑领。)
长鸣百二十,(主帅六人骑领。)铙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歌二十四,拱
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大横吹百二十,(主帅十人骑领。)节鼓二,
笛二十四,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掆鼓十二在
左,(主帅二人骑领。)金钲十二在右,(主帅二人骑领。)小鼓百二十,(主
帅十人骑领。)中鸣百二十,(主帅六人骑领。)羽葆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
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
次司天监一人,骑,引相风、刻漏,(中道。令史一人,排列官二人,骑从。)
相风乌舆一,(匠人一。)交龙钲、鼓各一,(司晨、典事各一人骑从。)钟楼、
鼓楼各一,行漏舆一,(漏刻生四人从。)清道二人,十二神舆一。(司天官一
人押。)
次持鈒前队。(中道。)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校尉二人。绛引幡
一,金节十二,罕一在左,毕一在右,朱雀幢一,(叉一。)青龙、白虎幢各一,
分左右。(叉各一。)导盖一。(叉一。)称长一人,鈒戟二百八十人,分左右;
左右武卫将军各一人,校尉四人,分左右。次殿中侍御史二人,黄麾一。(骑二
夹。)
次前部马队。(左右队。)第一队,角宿、亢宿、斗宿、牛宿旗各一,(执
次同龙墀旗,角、亢在左,斗、牛在右,余队同此。)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
人分领,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并分左右,余队皆同。)第二队,氐宿、
房宿、女宿、虚宿旗各一,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三、第四队。)
第三队心宿、危宿旗各一;第四队尾宿、室宿旗各一;第五队箕宿、壁宿旗各一,
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队奎宿、井宿旗各一,左右屯卫折冲都尉
各一人分领;第七队娄宿、鬼宿旗各一,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
八、第九队。)第八队胃宿、柳宿旗各一;第九队昴宿、星宿旗各一;第十队毕
宿、张宿旗各一,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十一、十二队。)第十
一队觜宿、翼宿旗各一;第十二队参宿、轸宿旗各一。
次步甲前队。(左右道。)犦槊四,左右领军卫将军各一人检校。第一队,
鹖鸡旗二,(引、执同马队。)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赤鍪甲、弓箭
六十;第二队,貔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赤鍪甲、刀盾六十;
第三队,玉马旗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青鍪甲、弓箭六十;第四
队,三角兽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青鍪甲、刀盾六十;第五队,
黄鹿旗二,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黑鍪甲、弓箭六十;第六队,飞麟旗
二,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黑鍪甲、刀盾六十;第七队,駃騠旗二,
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白鍪甲、弓箭六十;第八队,鸾旗二,左右武卫
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白鍪甲、刀盾六十;第九队,麟旗二,左右骁卫折冲都尉
各一人分领,黄鍪甲、弓箭六十;第十队,驯象旗二,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
分领,黄鍪甲、刀盾六十;第十一队,玉兔旗二,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
黄鍪甲、弓箭六十;第十二队,辟邪旗二,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黄鍪甲、
刀盾六十。
次前部黄麾仗。(左右道。)绛引幡二十;第一部,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
人检校,(兼检校第二部。)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主帅二人。)龙头竿赤氅
二十,揭鼓二,仪锽五色幢二十,龙头竿小孔雀氅二十,小戟二十,揭鼓二,龙
头竿五色鹅毛氅二十,弓箭二十,龙头鸡毛氅二十,朱縢盾二十,龙头竿绣氅二
十,弓箭二十,槊二十,揭鼓二,绿縢盾二十;第二部,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
一人分领;(主帅及氅锽等并同第一部,余准此。)第三部,左右屯卫大将军各
一人检校,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四部,左右武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
尉各一人分领;第五部,左右骁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兼检校第六部,折冲都
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部,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
次六军仪仗。(中道,在殿中黄麾后。)左右神武军统军各一人,本军旗二,
(一人执,一人引,二人夹,都头各一人骑押。)吏兵、力士旗各五,白干枪五
十,柯舒十,镫仗八,(相间。)排阑旗二十,掩尾天马旗二。左右羽林军、左
右龙武军,并同神武军。(惟羽林用赤豹、黄熊旗各五,龙武用龙君、虎君旗各
五。)
次引驾旗十六,(中道,执人同六军旗。)十二辰旗各一,天王旗四。(排
仗通直官二人骑领。)次龙墀旗十三,(中道,各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排
仗将二人骑领。)天下太平旗一,青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旗各一,金鸾、
金凤旗各一,狮子旗二,日旗、月旗各一,君王万岁旗一。
次御马二十四匹,(中道,并以天武官二人执辔。)尚乘奉御二人从。次日
月合璧旗一,次苣文旗二,次五星连珠旗一,次祥云旗二。(以上并一人执,二
人引,二人夹,佩横刀,执弓箭。)次长寿幢一。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
道。)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七十骑,弩八,弓箭二十二,槊四十。
次班剑仪刀队。(左右道。)左右卫将军各一人,亲卫郎将各二人,班剑二
百二十,为第一、第二行;勋卫郎将各二人,班剑二百二十,为第三、第四行;
翊卫郎将各三人,仪刀三百七十八,为第五、第六、第七行;左右骁卫翊卫郎将
各一人,仪刀一百三十四,为第八行;左右武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三十
八,为第九行;左右屯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四十二,为第十行;左右领
军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四十六,为第十一行;左右金吾卫翊卫郎将各一
人,仪刀一百五十,为第十二行。
次五仗。(左右道。)左右卫供奉中郎将各二人,亲勋翊卫各二十四人,左
右卫郎将各一人,散手翊卫各三十人,左右骁卫郎将各一人,翊卫各二十八人。
次左右骁卫、翊卫三队。第一队,花凤旗二,大将军各一人,弩十,弓箭二
十,槊四十;第二队,飞黄旗二,将军各一人,(弩、弓箭、槊同第一队,下准
此。)第三队,吉利旗二,郎将各一人。
次金吾细仗。殿中伞扇,千牛。(中道。)青龙、白虎旗各一,(一人执,
三人引,骑二人押当。)五岳神旗各一,五方神旗各一,五方龙旗二十五,五方
凤旗二十五,四渎神旗各一。(各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四旗属兵部,每行
次五方凤旗。)援宝三十二人,香案一,符宝郎一人,宝案一,宝舆一。(舆士
十二人。)碧襕二十四人,骑,(内十四人,执仪刀。)方伞二,雉扇四,四
色官六人,押仗二人,金甲天武官二人,进马四人,千牛将军一人,千牛八人,
中郎将二人,长史二人,引驾官四人,天武官三百人。次球仗供奉官一百人。
次左右卫夹毂队。(左右道。)第一、第四队,朱鍪甲、刀盾各六十,折冲
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二、第五队,白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第三、第六队,黑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次捧日、奉宸队。(左右道。)捧日三十五队,队四十人,骑;奉宸二十五
队,队四十人。(并五重相间。)
次导驾官。(中道。)通事舍人八人,分左右;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御史
中丞二人,分左右;正言二人,分左右;司谏二人,分左右;起居郎二人在左,
起居舍人二人在右;谏议大夫四人,分左右;给事中四人在左,中书舍人六人在
右;散骑四人,分左右;门下侍郎二人在左,中书侍郎二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
中书令二人在右。次鸣鞭二。(中道。)次宫苑马二。(中道。)
次殿中省仗。大伞二,方雉尾扇四,腰舆一,(排列官一人骑领。)小雉尾
扇四,方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镫一。
次诞马二,玉辂。(皇帝升辂,则太仆卿御,千牛大将军二人夹辂,将军二
人陪乘。前有诞马二,教马官二人。)次诸司随驾供奉。次大辇,(掌辇四人导,
尚辇奉御二人骑从。)殿中少监二人,骑。(本省供奉二人骑从。)次御马二十
四。(并以天武官二人执辔,尚辇直长二人骑从。)
次持鈒后队。(中道。)左右武卫旅帅各一人,大伞二,(大雉尾扇二夹。)
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十二,朱团扇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
六,玄武幢一,(叉一。)绛麾二,细槊十二。次大角百二十。(左右金吾果毅
都尉各一人骑从。)
次后部鼓吹。(中道。)鼓吹丞二人,骑。(典事四人骑从。)羽葆鼓十二,
(主帅四人骑从。)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主帅二
人骑领。)铙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歌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
横吹百二十,(主帅八人骑领。)笛二十四,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
桃皮觱篥二十四。
次黄麾幡二,(骑二夹。)殿中侍御史二人,骑。(令史四人骑从。)次芳
亭辇一,凤辇一,小舆一,尚辇直长二人,骑,检校。(书令史四人骑从。)次
五牛旗舆各一,左右屯卫队正各一人,骑,检校。(并执银装长刀。)次乘黄令、
丞二人。(府史四人骑从。)次金、象、革、木辂。次五副辂。次耕根车。次进
贤、明远、羊车。次属车十二。次中书、门下、秘书、殿中省局官各一,骑。次
黄钺、豹尾车。
次后部黄麾仗。(左右道,与殿中黄麾相并。)第一部,左右骁卫将军各一
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主帅氅锽等并同前部,下皆准此。)第二部,
左右武卫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三部,左右屯卫将军各一人
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四部,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五部,
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部,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绛引幡
二十,护后主帅二十人。
次步甲后队。(左右道。)第一队,貔旗二,(执、引并同前。)左右卫果
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盾同前队第十二。)第二队,鹖鸡旗二,左右卫
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十一。)第三队,仙鹿旗二,左右
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十。)第四队,金鹦鹉旗二,
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九。)第五队,瑞麦旗二,
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八。)第六队,孔雀旗二,
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七。)第七队,野马旗二,
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六。)第八队,犛牛旗二,
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五。)第九队,甘露旗二,
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四。)第十队,网子旗
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三。)第十一队,
鹖鸡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二。)第十
二队,貔旗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一。)
次后部马队。(左右道。)第一队,角端旗二,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
(兼第二、第三队。每队弩、弓箭、槊并同前队。)第二队,赤熊旗二;第三队,
兕旗二,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四队。)第四队,太常旗二;第
五队,驯象旗二,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六、第七队。)第六队,
鵕鸃旗二;第七队,騼<马蜀>旗二;第八队,驺牙旗二,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二
人分领;第九队,苍乌旗二;第十队,白狼旗二;第十一队,龙马旗二,左右领
军折冲都尉各二人分领;第十二队,金牛旗二。
次后队殳仗。(左右道。)左右领军卫主帅四人,殳八千,叉八十;左右武
卫主帅四人,殳五十,叉五十;左右屯卫骁卫主帅各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
掩后队。(中道。)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大戟五十,刀盾五十,弓箭五十,
槊五十。
次真武队。(中道。)金吾折冲都尉一人,仙童、螣蛇、真武、神龟旗各一,
(十人执,二人引,二人夹。)槊二十五,弓箭二十,弩五。
车驾至青城,则周卫行宫及坛内外。其青城坐甲布列三百三十六铺:殿前指
挥使二十四铺,四百七十七人;内殿直一十铺,一百四十一人;散员一十辅,一
百四十二人;散指挥一十铺,一百四十一人;散都头一十铺,一百四十三人;散
祗候一十铺,一百四十人;金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银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
东第一班三铺,五十二人;东第二班三铺,五十三人;东第三班六铺,九十一人;
东第四班五铺,八十四人;东第五班二铺,二十二人;下茶酒班一铺,三十一人;
散直一十铺,一百四十九人;钧容直一十铺,二百人;御龙直二十二铺,三百八
十五人;御龙骨朵子直一十二铺,二百一十二人;御龙弓箭直一十八铺,二百九
十六人;御龙弩直二十二铺,三百五十六人;把天门天武一铺,八人;驾头扇筤
天武一铺,三十二人;禁卫天武六铺,三百一十人;约拦天武三十铺,三百一十
人;方围子亲从三十四铺,三百六十人;禁卫崇政殿亲从四十铺,并提举人员共
四百六十三人;行宫司亲从一十二铺,一百八十人;快行亲从四铺,八十六人。
行宫殿门崇政殿亲从四十六人,行宫殿门亲从并提举人员二百四十人,把街约拦
亲事官贴诸处龊门一十队及提举人员一百三人,殿前指挥使已下看守马火甲队一
千一百七十一人,右禁卫诸班共六千七百二十有四人。
圜坛东门外中道夹立诸班直主首引驾人员九人,御龙四直门旗六十人,御龙
仗剑六人,天武把门长行八人。
大次前外围亲从四队三十八人,执烛亲从八十六人,行宫殿门一十二人,御
龙直四十人。大次后把街约拦执事官五十一人。大次两壁快行六十九人,于禁卫
外排立坛周围,守踏道。里围亲从十将、节级二十二人,坛从里第二重方围亲从
三百二十四人。大次及外壝外诸门行宫司共一百六十人,宫架及坛东幄幕、宰臣
百官幕次共六十人。右自大次前外围至百官幕次,共八百六十二人。凡诣小次行
礼,不须随从。大次前里围并拦前一百七十一人,执烛一百二十九人,外围一百
八十人,行宫门及快行二十四人。(右自里围至行宫快行共五百四人。)凡诣小
次行礼,随从祗应。
圆坛从外壝下分作九重:从中第一重,殿前指挥使等七百四十四人;第二重,
御龙直等六百九十五人;第三重,散员等六百四十二人;第四重,散都头等七百
一十人;第五重,天武骨朵大剑约拦五百八十一人;第六重,御营四面巡检下步
军八百六十七人;第七重,御营四面并青城圆坛巡检下步军八百六十七人;第八
重,御营四面巡检下马军四百三十三人;第九重,御营四面巡检及青城圆坛巡检
下马军四百三十四人。坛四门殿前指挥使行门三十五人,内人员一十五人,坛东
门夹立擎鞭长行一十人。(右自青城赴坛诸班亲从文武及御营圆坛巡检下,总七
千四百六十七人。)
驾至太庙,环卫如郊坛,坐甲布列二百六十三铺。殿前指挥使二十四铺,四
百七十七人;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直各一十铺,一百二
十人,共六十铺七百二十人;金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银枪一十铺,一百五十
人;东第一、第二班各二铺,三十人,共四铺,六十人;东第三、第四班各四铺,
六十人,共八铺,一百二十人;东第五班二铺,二十二人;下茶酒班一铺,三十
一人;御龙直八铺,三百八十五人;御龙骨朵子直四铺,二百一十二人,御龙弓
箭直六铺,二百九十六人;御龙弩直八铺,三百五十六人;把行门天武一铺,八
人;驾头扇筤天武一铺,三十二人;禁卫天武六铺,三百一十人;禁卫崇政殿亲
从四十铺,并提举人员共四百六十三人;行宫司亲从一十二铺,一百八十人;快
行亲从四铺,八十六人;方围亲从二十四铺,三百六十人;约拦天武三十铺,三
百一十人。
行宫殿门崇政殿亲从及提举人员二百八十六人,把街约拦亲事官贴诸处龊门
一十二队,并提举人员一百三人,御营四面巡检六员下步军九百一十八人,亲从
四十人。青城内至圜坛巡检下亲从四十人。右禁卫诸班直等御营四面巡检军兵,
及青城至圜坛巡检下亲从,总六千一百四十五人。(左山商氏家藏宋人《青城》、
《圜坛》、《太庙》三图,其布置行列,极为详备,因附卤簿之后,庶览之者可
以考一代之制云。)
凡卤簿内牙门旗,中道四,分二门;左右道各十,分五门。中道一门在金吾
细仗前,一门在掩后队后。左右厢第一门在步甲前队第六后,第二门在前部黄麾
仗前,第三门在后部黄麾仗前,第四门在黄麾仗后,第五门在步甲后队第六后。
每旗二人执,四人夹,并骑,分左右。每门监门校尉六人领。
又大驾,郊祀、籍田、荐献玉清昭应景灵宫用之。迎奉圣像亦用大驾,惟不
设象及六引导驾官。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崇德车,大辇、
五副辂,进贤、明远车,又减属车四,余并三分减一。泰山下、汾阴行礼,明堂、
大庆殿恭谢用之,凡一万一千八十八人。鸾驾,又减县令、州牧、御史大夫,指
南、记里、鸾旗、皮轩车,象辂、革略、木辂,耕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
属车,小辇、小舆,余并减半。朝陵,迎泰山天书,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宫,
奏告玉清昭应宫,奉迎刻玉天书,躬谢太庙,皆用之。鸾驾旧用二千人,大中祥
符五年,真宗告太庙,增至七千人。兵部黄麾仗,用太常鼓吹,太仆寺金玉辂,
殿中省大辇,其制无定,然皆减于小驾。御楼、车驾亲征或省方还京,迎禁中天
书,五岳上册,建安军迎奉圣像,太庙上册皆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