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 卷五十八 志第十_元史

卷五十八 志第十_元史_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
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
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
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
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
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
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
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
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
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
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
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
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
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
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地大民众,后世狃于治安,
而不知诘戎兵、慎封守,积习委靡,一旦有变,而天下遂至于不可为。呜呼!盛
极而衰,固其理也。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
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具
载于篇,而其沿革则溯唐而止焉。作《地理志》。(凡路,低于省一字。府与州
直隶省者,亦低于省一字。其有宣慰司、廉访司,亦止低于省一字。各路录事司
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府与州所领之县,低于府与州
一字。府领州、州又领县者,又低于县一字。路所亲领之县若府若州,曰领县若
干、府若干、州若干;府与州所领之县,则曰若干县,所以别之也。)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为路二十九,州八,属府三,属州
九十一,属县三百四十六。(各路立站,总计一百九十八处。)
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克燕,
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元年,中书省臣言:
“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都,其大兴
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
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
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健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
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阴,
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恣
民渔采无禁,拟周之灵沼云。)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一年,
置大都路总管府。户一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万一千三百五十。(用至元
七年抄籍数。)领院二、县六、州十。州领十六县。
右警巡院。
左警巡院。(初设警巡院三,至元四年,省其一,止设左右二院,分领坊市
民事。)
县六
大兴,(赤。)宛平,(赤。与大兴分治郭下。金水河源出玉泉山,流入皇
城,故名金水。)良乡,(下。)永清,(下。)宝坻(下。至元十六年,于县
立屯田所,收子粒赴太仓及醴源仓输纳。)昌平。(下。)
州十
涿州,(下。)唐范阳县,复改涿州。宋因之。元太宗八年,为涿州路。中
统四年,复为涿州。领二县:
范阳,(下。倚郭。)房山。(下。金奉先县,至元二十七年,改今名。)
霸州,(下。)唐隶幽州。周始置霸州。宋升永清郡。金置信安军。元仍为
霸州。领四县:
益津,(下。倚郭。中统四年省,至元二年置。)文安,(下。)大城,(
下。)保定。(下。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四年置。)
通州,(下。)唐为潞县。金改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
仓以供京师。领二县:
潞县,(倚郭。)三河。(下。)
蓟州,(下。)唐置,后改渔阳郡,仍改蓟州。宋为广川郡。金为中都。元
太祖十年,定其地,仍为蓟州。领五县:
渔阳,(下。倚郭。)丰闰,(下。至元二年,省入玉田,四年,以路当冲
要复置。二十一年,立丰闰署,领屯田八百三十七户。)玉田,(下。)遵化,
(下。)平谷。(下。至元二年,省入渔阳,十三年复置。)
漷州,(下。)辽、金为漷阴县。元初为大兴府属邑,至元十三年,升
漷州,割大兴府之武清、香河二邑来属。领二县:
香河,(下。)武清。
顺州,(下。)唐初改燕州,复为归德郡,复为顺州,复为归顺州。辽为归
化军。宋为顺兴军。金仍为顺州,置温阳县。元废县存州。
檀州,(下。)唐改密云郡,又复为檀州。辽为武威军。宋为镇远军。金仍
为檀州。元因之。
东安州,(下。)唐以前为安次县。辽、金因之,元初隶大兴府。太宗七年,
隶霸州。中统四年,升为东安州,隶大都路。
固安州,(下。)唐仍隋旧为固安县,隶幽州。宋隶涿水郡。金隶涿州。元
宪宗九年,隶霸州,又改隶大兴府。中统四年,升固安州。
龙庆州,唐为妫川县。金为缙山县。元至元三年,省入怀来县,五年复置,
本属上都路宣德府奉圣州。二十二年,仁宗生于此。延祐三年,割缙山、怀来来
隶大都,升缙山为龙庆州。领一县:
怀来。(下。)
上都路,唐为奚、契丹地。金平契丹,置桓州。元初为札剌儿部、兀鲁郡王
营幕地。宪宗五年,命世祖居其地,为巨镇。明年,世祖命刘秉忠相宅于桓州东、
滦水北之龙冈。中统元年,为开平府。五年,以阙庭所在,加号上都,岁一幸焉。
至元二年,置留守司。五年,升上都路总管府。十八年,升上都留守司,兼行本
路总管府事。户四万一千六十二,口一十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一。领院一、县一、
府一、州四,州领三县,府领三县、二州,州领六县。
警巡院。
县一
开平。(上。)
府一
顺宁府,唐为武州。辽为德州。金为宣德州。元初为宣宁府。太宗七年,改
山东路总管府。中统四年,改宣德府,隶上都路。至元三年,以地震改顺宁府。
领三县、二州。
三县
宣德,(下。倚郭。至元二年,省本府之录事司并龙门县并入焉。二十八年,
又割龙门去属云州。)宣平,(下。)顺圣。(下。本隶弘州,今来属。)
二州
保安州,(下。)唐新州。辽改奉圣州。金为德兴府。元初因之。旧领永兴、
缙山、怀来、矾山四县。至元二年,省矾山入永兴。三年,省缙山入怀来,仍改
为奉圣州,隶宣德府。五年,复置缙山。延祐三年,以缙山、怀来仍隶大都。至
元三年,以地震改保安州。领一县:永兴。(下。倚郭。)
蔚州,(下。)唐改为安边郡,又改为兴唐县,又仍为蔚州。辽为忠顺军。
金仍为蔚州。元至元二年,省州为灵仙县,隶弘州。其年,复改为蔚州,隶宣德
府。领五县:灵仙,(下。)灵丘,(下。)飞狐,(下。)定安,(下。)广
灵。(下。)
州四
兴州,(下。)唐为奚地。金初为兴化军,隶北京,后为兴州。元中统三年,
属上都路。领二县:
兴安,(下。至元二年置。)宜兴。(中。至元二年置。)
松州,(下。)本松林南境,辽置松山州。金为松山县,隶北京路大定府。
元中统三年,升为松州,仍存县。至元二年,省县入州。
桓州,(下。)本上谷郡地,金置桓州。元初废,至元二年复置。
云州,(下。)古望云川地,契丹置望云县。金因之。元中统四年,升县为
云州,治望云县。至元二年,州存县废。二十八年,复升宣德之龙门镇为望云县,
隶云州。领一县:
望云。
兴和路,(上。)唐属新州。金置柔远镇,后升为县,又升抚州,属西京。
元中统三年,以郡为内辅,升隆兴路总管府,建行宫。户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
万九千四百九十五。领县四、州一。
县四
高原,(下。倚郭。中统二年隶宣德府,三年来属。)怀安,(下。元初隶
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天成,(下。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咸宁。
(下。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
州一
宝昌州,(下。)金置昌州。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隶本路,置盐使司。
延祐六年,改宝昌州。
永平路,(下。)唐平州。辽为卢龙军。金为兴平军。元太祖十年,改兴平
府。中统元年,升平滦路,置总管府,设录事司。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
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九,口三万五千三百。领司一、县四、州一。州领二县。
录事司。
县四
卢龙,(下。倚郭。)迁安,(下。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县,后复置。)抚
宁,(下。至元二年,与海山俱省入昌黎。三年复置。四年,又与海山俱入昌黎。
七年复置,仍省昌黎、海山入焉。十一年,复置昌黎,以属滦州,今昌黎属本县。)
昌黎。(下。至元十一年复置,仍并海山入焉。详见抚宁县。)
州一
滦州,(下。)在卢龙塞南,金领义丰、马城、石城、乐亭四县。元至元二
年,省义丰入州。三年复置,先以石城省入乐亭,其年改入义丰。四年,马城亦
省。领二县:
义丰,(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州,三年复置。)乐亭。(下。)元初尝
于县置漠州,寻废,复为乐亭县,隶滦州。
德宁路,(下。)领县一:德宁。(下。)
净州路,(下。)领县一:天山。(下。)
泰宁路,(下。)领县一:泰宁。(下。)
集宁路,(下。)领县一:集宁。(下。)
应昌路,(下。)领县一:应昌。(下。)
全宁路,(下。)领县一:全宁。(下。)
宁昌路,(下。)领县一:宁昌。(下。)
砂井总管府,领县一:砂井。
以上七路、一府、八县皆阙。
保定路,(上。)本清苑县,唐隶鄚州。宋升保州。金改顺天军。元太宗
十一年,升顺天路,置总管府。至元十二年,改保定路,设录事司。户七万五千
一百八十二,口一十三万九百四十。领司一、县八、州七。州领十一县。
录事司。
县八
清苑,(中。附郭。)满城,(中。)唐县,(下。金隶定州,后来属。)
庆都,(下。元初隶真定府,太宗十一年来属。)行唐,(下。)曲阳,(中。
古恒州地,唐为曲阳县。宋属中山府。金因之。元初改恒州,立元帅府,割阜平、
灵寿、行唐、庆都、唐县以隶之。逮移镇归德,还隶中山府,复为曲阳县,后隶
保定,北岳恒山在焉。)新安,(下。金置新安州渥城县。元至元二年,州县俱
废,改为新安镇,入归信县。四年,割入容城。九年,置新安县来属。)博野。
(下。至元三十一年立。)
州七
易州,(中。)唐改上谷郡,又复为易州。元太宗十一年,割隶顺天府。至
元十年,隶大都路。二十三年,还隶保定。领三县:
易县,(中。倚郭。元初存州废县,至元三年复置。)涞水,(下。)定兴。
(下。金隶涿州,今来属。)
祁州,(中。)唐为义丰县,属定州。宋改为蒲阴县。金于县置祁州,属真
定路。元至元三年,立附郭蒲阴县及以束鹿、深泽二县来属,隶保定。领三县:
蒲阴,(中。倚郭。)深泽,(下。至元二年,并入束鹿县,三年又来属。)
束鹿。(中。)
雄州,(下。)唐归义县。五代为瓦桥关,周世宗克三关,于关置雄州。宋
为易阳郡。金为永定军。元太宗十一年,割雄州三县属顺天路。至元十年,改属
大都路。十二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二十三年,复以雄州隶之。领三县:
归信,(下。)容城,(下。金隶安肃州,今来属。)新城。(太宗二年,
改新泰州。七年,复为县,隶大都路。十一年,隶顺天路。至元二年,隶雄州。
十年,隶大都。二十三年复来属。)
安州,(下。)唐为唐兴县,隶鄚州。宋升顺安军。金改安州,治渥城县。
元初移治葛城。至元二年,废为镇,入高阳县,后复改安州,隶保定。领二县:
葛城,(下。倚郭。)高阳。(下。)
遂州,(下。)唐为遂城县,属易州。宋改广信军。金废为遂城县,隶保州。
元至元二年,省入安肃州为镇,后复置州而县废,隶保定。
安肃州,(下。)本易州宥戎镇地,宋创立静戎军,又改安肃军。金为安肃
州。元隶保定。
完州,(下。)唐为北平县,隶定州。宋升北平军。金更为永平县,又改完
州。元至元二年,改永平县,后复为完州。
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真定路,唐恒山郡,又改镇州。宋为真定府。元初置总管府,领中山府,赵、
邢、洺、磁、滑、相、浚、卫、祁、威、完十一州。后割磁、威隶广平,浚、滑
隶大名,祁、完隶保定,又以邢入顺德,洺入广平,相入彰德,卫入卫辉;又以
冀、深、晋、蠡四州来属。户一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万六百七十。
领司一、县九、府一、州五。府领三县,州领十八县。
录事司。
县九
真定,(中。倚郭。)藁城,(中。太宗六年,为永安州,无极、宁晋、新
乐、平棘四县隶焉。七年,废州为藁城县,属真定。)栾城,(下。)元氏,(
中。)获鹿,(中。太宗在潜邸改西宁州,既即位七年,复为获鹿县,隶真定。)
平山。(下。)灵寿,(下。)阜平,(下。)涉县。(元初为崇州,隶真定路,
后废州复置涉县。至元二年,省入磁州,后复来属。)
府一
中山府,唐定州。宋为中山郡。金为中山府。元初因之。旧领祁、完二州,
太宗十一年,割二州隶顺天府,后为散府,隶真定。领三县:
安喜,(中。)新乐,(下。)无极。(中。)
州五
赵州,(中。)唐赵州。宋为庆源军。金改沃州。元仍为赵州。旧领平棘、
临城、栾城、元氏、高邑、赞皇、宁晋、隆平、柏乡九县,太祖十五年,割栾城、
元氏隶真定。领七县:
平棘,(中。)宁晋,(下。)隆平,(下。)临城,(中。)柏乡,(下。)
高邑,(下。)赞皇。(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邑。七年复置。)
冀州,(上。)唐改魏州,后仍为冀州。宋升安武军。元仍为冀州。领五县:
信都,(中。至元初与冀州录事司俱省入冀州,后复置。三年,省录事司入
焉,为冀州治所。)南宫,(上。)枣强,(中。)武邑,(中。)新河。(中。
太宗四年置。)
深州,(下。)唐改饶阳郡,后仍为深州。元初隶河间,置帅府。太宗十年,
隶真定路,领饶阳、安平、武强、束鹿、静安五县。后割安平、饶阳、武强隶晋
州,束鹿隶祁州,以冀州之衡水来属。领二县:
静安,(中。)衡水。(下。)
晋州,唐、宋皆为鼓城县。元太祖十年,改晋州。太宗十年,立鼓城等处军
民万户府。中统二年,复为晋州。领四县:
鼓城,(中。倚郭。)饶阳,(中。)安平,(下。太祖十九年,为南平州,
于此行千户总管府事,领饶阳一县。太宗七年,复改为县,隶深州。宪宗在潜,
隶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中统二年,改立晋州,仍为安平县隶焉。武强。(下。
元初创立东武州,领武邑、静安。太宗六年,废州复为县,改隶深州。十一年,
割属祁州。宪宗在潜,隶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中统二年,置晋州,县隶焉。)
蠡州,(下。)唐始置。宋改永宁军。金仍为蠡州。元初隶真定,领司候司、
博野县。至元三年,省司候司、博野县入蠡州。十七年,直隶省部。二十一年,
仍属真定。
顺德路,(下。)唐邢州。宋为信德府。金改邢州。元初置元帅府,后改安
抚司。宪宗分洺水民户之半于武道镇,置司总管。五年,以武道镇置广宗县,并
以来属。中统三年,升顺德府。至元元年,以洺州、磁州来属。二年,洺、磁自
为一路,以顺德为顺德路总管府。户三万五百一,口一十二万四千四百六十五。
领司一、县九。
录事司。
县九
邢台,(中。倚郭。)钜鹿,(中。)内丘,(中。至元二年,并唐山县入
焉,后复置唐山,与内丘并。)平乡,(中。)广宗,(中。宪宗五年置。中统
三年以后属顺德府。至元二年,省入平乡县,后复置,隶顺德路。)沙河,(下。
至元二年,省南和县入焉。后复置南和,与沙河并。)南河,(下。)唐山。(
下。)任县。(下。至元二年,省入邢台县,后复置。)
广平路,(下。)唐洺州,又为广平郡。元太宗八年,置邢洺路总管府,以
邢、磁、威隶之。宪宗二年,为洺磁路,止领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升广平
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万九千八十二。领司一、县五、州二。
州领六县。
录事司。
县五
永平,(中。倚郭。)曲周,(中。)肥乡,(中。)鸡泽,(下。元初并
入永年,后复置。)广平。(下。)
州二
磁州,(中。)唐磁州。宋为滏阳郡。金以隶彰德。元太祖十年,升为滏源
军节度,隶真定路。太宗八年,隶邢洺路。宪宗二年,改邢洺路为洺磁路。至元
二年,以真定之涉县及成安县并入滏阳,武安县并入邯郸,止以滏阳、邯郸二县
及录事司来属。后复置涉县归真定,以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录事司隶焉。
至元三年,并录事司入滏阳县。至元十五年,改洺磁路为广平路总管府,磁州仍
隶焉。领四县:
滏阳,(中。倚郭。)武安,(中。)邯郸,(下。)成安。(下。)
威州,(中。)旧无此州,金始置。元太宗六年,割隶邢洺路,以洺水县来
属。宪宗二年,隶洺磁路,徙州治于洺水。领二县:
洺水,(中。倚郭。太宗八年,隶洺州。定宗二年,改隶威州。宪宗二年,
徙威州治此。)井陉。(下。威州本治此,宪宗二年,移州治于洺水县,井陉为
属县。)
彰德路,(下。)唐相州,又改邺郡。石晋升彰德军。金升彰德府。元太宗
四年,立彰德总帅府,领卫、辉二州。宪宗二年,割出卫、辉,以彰德为散府,
属真定路。至元二年,复立彰德总管府,领怀、孟、卫、辉四州,及本府安阳、
临漳、汤阴、辅岩、林虑五县。四年,又割出怀、孟、卫、辉,仍立总管,以林
虑升为林州,复立辅岩县隶之。六年,并辅岩入安阳。户三万五千二百四十六,
口八万八千二百六。领司一、县三、州一。
录事司。
县三
安阳,(上。至元六年,并辅岩入焉。)汤阴,(中。)临漳。(中。)
州一
林州,(下。)本林虑县,金升为州。元太宗七年,行县事。宪宗二年,复
为州。至元二年,复为县,又并辅岩入焉。未几复为州,割辅岩入安阳,仍以州
隶彰德路。
大名路(上。)唐魏州。五代南汉改大名府。金改安武军。元因旧名,为大
名府路总管府。户六万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三百六十九。领司一、县五、
州三。州领六县。
录事司。
县五
元城,(中。倚郭。至元二年,并入大名县,后复置。)大名,(中。倚郭。
太宗六年,立县治。宪宗二年,迁县事于府城内。至元二年,省元城来属,寻析
大名、元城为二县。九年,还县治于故所。)南乐,(中。)魏县,(中。)清
河。(本恩州地,太宗七年,籍为清河县,隶大名路。)
州三
开州,(上。)唐澶州。宋升开德府。金为开州。元割开封之长垣、曹州之
东明来属。领四县:
濮阳,(上。倚郭。)东明,(中。太宗七年,割隶大名路。至元二年来属。)
长垣,(中。初隶大名路,至元二年始隶开州。)清丰。(中。)
滑州,(中。)唐改灵昌郡。宋改武成军。元仍为滑州。领二县:
白马,(上。为州治所。)内黄。
浚州,(下。)唐置黎州,后废。石晋置浚州。宋为通利军,又改平川军。
金复为浚州。元初隶真定。至元二年,隶大名。
怀庆路,(下。)唐怀州,复改河内郡,又仍为怀州。宋升为防御。金改南
怀州,又改沁南军。元初复为怀州。太宗四年,行怀孟州事。宪宗六年,世祖在
潜邸,以怀孟二州为汤沐邑。七年,改怀孟路总管府。至元元年,以怀孟路隶彰
德路。二年,复以怀孟自为一路。延祐六年,以仁宗潜邸改怀庆路。户三万四千
九百九十三,口一十七万九百二十六。领司一、县三、州一。州领三县。
录事司。
县三
河内,(中。)修武,(中。)武陟。(中。)
州一
孟州,(下。)唐置河阳军,又升孟州。宋隶河北道。金大定中,为河水所
害,北去故城十五里,筑今城,徙治焉。故城谓之下孟州,新城谓之上孟州。元
初治下孟州。宪宗八年,复立上孟州,河阳、济源、王屋、温四县隶焉,设司候
司。至元三年,省王屋入济源,并司候司入河阳。领三县:
河阳,(下。)济源,(下。太宗六年,改济源为原州。七年,州废,复为
县。至元三年,省王屋县入焉。)温县。
卫辉路,(下。)唐义州,又为卫州,又为汲郡。金改河平军。元中统元年,
升卫辉路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二万二千一百一十九,口一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
七。领司一、县四、州二。
录事司。
县四
汲县,(下。倚郭。)新乡,(中。)获嘉,(下。)胙城。(下。旧以胙
城为倚郭。宪宗元年,还州治于汲,以胙城为属邑。)
州二
辉州,(下。)唐以共城县置共州。宋隶卫州。金改为河平县,又改苏门县,
又升苏门县为辉州,置山阳县属焉。至元三年,省苏门县,废山阳为镇,入本州。
淇州,(下。)唐、宋、金并为卫县之域,曰鹿台乡。元宪宗五年,以大名、
彰德、卫辉籍余之民,立为淇州,因又置县曰临淇,为倚郭。中统元年,隶大名
路宣抚司。至元三年,立卫辉路,以州隶之,而临淇县省。
河间路,(上。)唐瀛州。宋河间府。元至元二年,置河间路总管府。户七
万九千二百六十六,口一十六万八千五百三十六。领司一、县六、州六。州领十
七县。
录事司。
县六
河间,(中。倚郭。)肃宁,(下。至元二年,废为镇,入河间县,后复旧。)
齐东,(下。宪宗三年,隶济南路。至元二年,还属河间路。)宁津,(下。宪
宗二年,属济南路,至元二年,隶河间。)临邑,(下。本属济南府,太宗七年,
割属河间。宪宗三年,还属济南。至元二年,复属河间。)青城。(下。本青平
镇,太宗七年,析临邑、宁津地置县,隶济南。中统置青城县,隶陵州。至元二
年,隶河间。)
州六
沧州,(中。)唐改景城郡,复仍为沧州。金升临海军。元复为沧州。领五
县:
清池,(中。)乐陵,(中。)南皮,(下。)无棣,(下。至元二年,并
入乐陵县,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寻复置。)盐山。(下。)
景州,(中。)唐观州,又改景州。宋改永静军。金仍改观州。元因之。至
元二年,复为景州。领五县:
蓚县,(中。旧属观州,元初升元州,后复为蓚县。)故城,(中。元初隶
河间路。至元二年,并为故城镇,属景州。是年,复置县还来属。)阜城,(下。)
东光,(下。)吴桥。(中。)
清州,(下。)五代置乾宁军。宋为乾宁郡,大观间以河清,改清州。金为
乾宁军。元太宗二年,改清宁府。七年,又改清州。至元二年,以靖海、兴济两
县及本州司候司并为会川县,后复置清州。领三县:
会川,(中。)靖海,(下。)兴济。(下。)
献州,(下。)本乐寿县,宋隶瀛州,又隶河间府。金改为寿州,又改献州。
元至元二年,以州并入乐寿,直隶河间路,未几复旧。领二县:
乐寿,(中。附郭。)交河。(中。至元二年,入乐寿,未几如故。)
莫州,(下。)唐置鄚州,寻改为莫。旧领二县,至元二年,省入河间,
未几仍领二县:
莫亭,(下。倚郭。至元二年,与任丘俱省入河间县,后复置。)任丘。(
下。)
陵州,(下。)本将陵县,宋、金皆隶景州。宪宗三年,割隶河间府。是年
升陵州,隶济南路。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复为州,仍隶河间路。
东平路,(下。)唐郓州,又改东平郡,又号天平军。宋改东平府,隶河南
道。金隶山东西路。元太祖十五年,严实以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浚、
滑等户三十万来归,以实行台东平,领州县五十四。实没,子忠济为东平路管军
万户总管,行总管府事,州县如旧。至元五年,以东平为散府。九年,改下路总
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顺城,(下。为东平治所。)东阿,(中。)阳谷,(中。)汶上,(中。)
寿张,(下。)平阴。(下。至元十一年,以县之辛镇寨、孝德等四乡分析他属。
明年,改寨为肥城,作中县,隶济宁路,以平阴为下县,仍属东平。)
东昌路,(下。)唐博州。宋隶河北东路。金隶大名府。元初隶东平路。至
元四年,析为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改东昌路,仍置总管府。户三万三千一百
二,口一十二万五千四百六。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聊城,(中。倚郭。)堂邑,(中。)莘县,(中。宋隶大名府,元割以来
属。)博平,(中。)茌平,(中。)丘县。(下。本为镇,隶曲周。至元二年,
并入堂邑。二十六年,山东宣慰司言:“丘县并入堂邑,差税词诉相去二百余里,
往复非便。平恩有户二千七百,升县为宜。”遂立丘县,隶东昌。)
济宁路,(下。)唐麟州。周于此置济州。元太宗七年,割属东平府。至元
六年,以济州还治巨野,仍析郓城之四乡来属。八年,升济宁府,治任城,寻还
治巨野。十二年,复立济州,治任城,属济宁府。十五年,迁府于济州,却以巨
野行济州事。其年又以府治归巨野,而济州仍治任城,但为散州。十六年,济宁
升为路,置总管府。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八。领司一、县七、
州三。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七
巨野,(中。倚郭。金废,属郓州。至元六年复立。)郓城,(上。金以水
患,徙置盘沟村。元至元八年,复来属。)肥城,(中。宋、金为平阴县。元至
元十二年,以平阴莘镇寨东北十五里旧城改设今县。)金乡,(下。初隶济州,
至元二年来属。)砀山,(金为水荡没。元宪宗七年,始复置县治,隶东平路。
至元二年,以户口稀少,并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虞城,(下。金圮于水。元宪宗二年,始复置县,隶东平路。至元二年,以户口
稀少,并入单父。三年,复立县,属济州。八年,隶济宁路。)丰县。(唐属徐
州。元宪宗二年,属济州。至元二年,以沛县并入丰县。三年,复立沛县。八年,
以丰县直隶济宁路。)
州三
济州,(下。)唐以前为济北郡,治单父。唐初为济州,又为济阳郡,仍改
济州。周濒济水立济州。宋因之。金迁州治任城,以河水湮没故也。元至元二年,
以户不及千数,并隶任城。六年,迁州于巨野,而任城为属邑。八年,升州为济
宁府,治任城,复还府治巨野。十二年,以任城当江淮水陆冲要,复立济州,属
济宁府而任城废。十五年,迁府于济州,以巨野行济州事。其年复于巨野立府,
仍于此为州。二十三年,复置任城,隶州。领三县:
任城,(倚郭。)鱼台,(太宗七年,属济州。至元二年,并入金乡。三年
复故。八年,属济宁府。十三年来属。)沛县。(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宪宗
二年,州废,复为县。至元二年,省入丰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府。十三
年来属。)
兖州,(下。)唐初为兖州,复升泰宁军。宋改袭庆府。金改泰定军。元初
复为兖州,属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
济宁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立尚珍署,领屯田四百五十六户,收子粒赴济州官
仓输纳,余粮粜卖,所入钞纳于光禄寺。)领四县:
嵫阳,曲阜,泗水,(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复置。)宁阳。(至元二
年,省入嵫阳。大德元年复置。)
单州,(下。)唐置辉州,治单父。后唐改为单州。宋升团练州。金隶归德
府。元初属济州。宪宗二年,属东平府。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
路。领二县:
单父,(县在郭下。元初与单州并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至元二年,
复立单父县。三年,还属济州,今属单州。)嘉祥。(旧属济州。宪宗二年,割
隶东平路。至元三年,还属济州。今为单州属县。)
曹州,(上。)唐初为曹州,后改济阴郡,又仍为曹州。宋改兴仁府。金复
为曹州。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直隶省部。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三,
口一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领县五:
济阴,(上。)成武,(中。)定陶,(中。)禹城,(中。)楚丘。(中。)
濮州,(上。)唐初为濮州,后改濮阳郡,又仍为濮州。宋升防御郡。金为
刺史州。元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之馆陶、朝城,恩州之临清,开州之观城来属。
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领县六:
鄄城,(上。)朝城,(中。初隶东平府,至元五年来属。)馆陶。(中。
初属东平路,至元三年来属。)临清,观城,(下。金属开州,元初来属。)范
县。(下。初属东平府路,至元二年来属。)
高唐州,(中。)唐为县,属博州。宋、金因之。元初隶东平,至元七年升
州。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领县三:
高唐,(中。)夏津,(中。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武城。(中。初
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
泰安州,(中。)本博城县,唐初于县置东泰州,后废州,改为乾封县,属
兖州。宋改奉符县。金置泰安州。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二年,省新泰县入莱芜县。
五年,析隶省部。三十一年,复立新泰县。(东岳泰山在焉。)户九千五百四十,
口一万七百九十五。领县四:
奉符,(中。)长清,(中。旧属济南府,元初来属。)莱芜,(下。)新
泰。(金属泰安州,至元二年,省入莱芜,三十一年复立。)
德州,唐初为德州,后改平原郡,又仍为德州。金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
路总管府,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县来属。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
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领县五:
安德,(下。)平原,(下。)齐河,(金创置此县,隶济南府,至元二年
来属。)清平,(宋、金隶大名府,元初来属。)德平。
恩州,(中。)唐贝州,又为清河郡。宋改恩州。金隶大名府路。元初割清
河县隶大名府,以武城隶高唐,惟存历亭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县及司俱省
入州。七年,自东平析隶省部。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本冠氏县,唐因隋旧,置毛州,后州废,县属魏州。宋、金并属大名
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升冠州,直隶省。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
千四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卢龙军。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路总管府。户七万七
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领司一、县六、州八。州领十五县。
录事司。
县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以行淄州及行淄川县并入。三年,又并临淄、
临朐二县入焉。十五年,割临淄、临朐复置县,并属本路。)临淄,(下。)临
朐,(下。)高苑,(下。旧属淄州。)乐安,(下。)寿光。(下。)
州八
濰州,(下。)唐初为濰州,后废。宋为北海军,复升濰州。金属益都路。
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
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
北海,(下。)昌邑。(下。)
胶州,(下。)唐初为胶西县。宋置临海军。金仍改为胶西县,属密州。元
太祖于县置胶州。领三县:
胶西,(中。)即墨,(下。宋、金皆隶莱州,元太祖二十二年来属。)高
密。(下。宋、金并隶密州。)
密州,唐初改为高密郡,后仍为密州。宋为临海军,复为密州。元初因之,
以胶西、高密属胶州。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诸城县,隶益都。领二县:
诸城,(州治所。)安丘。(下。)
莒州,(下。)唐废莒州,以莒县隶密州。宋沿其旧。金复为莒州,隶益都
府。元初因之。领四县:
莒县,(下。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沂水,(下。有沂山,
为东镇。)日照,(下。)蒙阴。(下。元初,因旧名为新泰县。中统三年,以
李璮乱,人民逃散,省入沂水。皇庆二年,复置为蒙阴县。)
沂州,(下。)唐初改为琅邪郡,后仍为沂州。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
路。元属益都路。领二县:
临沂,(中。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费县。(下。)
滕州,(下。)唐为滕县,属徐州。宋仍旧。金改为滕州,属兖州。元隶益
都路。领二县:
滕县,(下。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邹县。(下。)
峄州,(下。)唐置鄫州,又改兰陵县为承县,后州废,以县属沂州。宋
仍旧。金改兰陵县,于县置峄州。元初以峄州隶益都路,至元二年,省兰陵入本
州。
博兴州,(下。)唐博昌县。后唐改博兴。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
为州。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
济南路,(上。)唐济州,又改临淄郡,又改济南郡,又为青州。宋为济南
府。金因之。元初改济南路总管府,旧领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割入淄莱
路,陵州割入河间路,又割临邑县隶河间路,长清县入泰安州,禹城县隶曹州,
齐河县入德州,割淄州之邹平县来属,置总管府。户六万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
十六万四千八百八十五。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七县。
录事司。
县四
历城,(中。倚郭。)章丘,(上。)邹平,(上。唐、宋皆属淄州,至元
间来属。)济阳。(中。)
州二
棣州,(上。)唐析沧州之阳信、商河、乐陵、厌次置棣州。宋、金因之。
元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三年,改置滨棣路安抚司。至元二年,与滨州俱棣济
南路。领四县:
厌次,(中。倚郭。初立司候司,至元二年,省入本县。)商河,(中。)
阳信,(中。)无棣。(下。宋、金属沧州,元初割无棣之半属沧州,半以来属。)
滨州,(中。)唐属棣州。周始置滨州。金隶益都。元初以棣州为滨棣路。
至元二年,省路为州,隶济南路。领三县:
渤海,(中。初设司候司,至元二年,省入此县。)利津,(下。)沾化。
(下。)
般阳府路,(下。)唐淄州,宋属河南道。金属山东东路。元初太宗在潜,
置新城县。中统四年,割滨州之蒲台来属。先是,淄州隶济南路总管府;五年,
升淄州路,置总管府。是岁改元至元,割邹平属济南路、高苑属益都路。二年,
改淄州路为淄莱路。二十四年,改般阳路,取汉县以为名。户二万一千五百三十,
口一十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五。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四
淄川,(中。倚郭。)长山,(中。初属济南路,中统三年来属。)新城,
(中。本长山县驿台,太宗在潜,以人民完聚,创置城曰新城,以田、索二镇属
焉。)蒲台。(下。金属滨州,元初隶滨棣路。中统五年,属淄州。至元二年,
改属淄莱路,升中县。)
州二
莱州,(中。)唐初改东莱郡为莱州。宋为防御州。金升定海军,属山东东
路。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属淄莱路。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省入掖县,
又省即墨入掖与胶水,仍隶般阳路。领四县:
掖县,(中。倚郭。至元二年,省录事司,析即墨县入焉。)胶水,(下。
至元二年,析即墨县入焉。)招远,(下。)莱阳。(下。)
登州,(下。)唐初为牟州,复改登州,宋属河南道。元初属益都路。中统
五年,别置淄莱路,以登州隶之。至元二十四年,改属般阳路。领四县:
蓬莱,(下。)黄县,(下。)福山,(下。伪齐以登州之雨水镇为福山县,
杨疃镇为栖霞县。)栖霞。(下。)
宁海州,(下。)伪齐刘豫以登州之文登、牟平二县立宁海军。金升宁海州。
元初隶益都路。至元九年,直隶省部。户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一万五千七百四十
三。领县二:
牟平,(中。)文登。(下。)
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
大同路,(上。)唐为北恒州,又为云州,又改云中郡。辽为西京大同府。
金改总管府。元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为大同路。户四万五千九百
四十五,口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六。领司一、县五、州八。州领四县。(大德
四年,于西京黄华岭立屯田。六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
洪济、金城、宁武凡七屯。)
录事司。
县五
大同,(中。倚郭。至元二年,省西县入焉。)白登,(下。至元二年,废
为镇,属大同县,寻复置。)宣宁,(下。)平地,(下。本号平地袅,至元二
年,省入丰州。三年,置县,曰平地。)怀仁。(下。)
州八
弘州,(下。)唐为清塞军,隶蔚州。辽置弘州。金仍旧。旧领襄阴、顺圣
二县。元至元中,割顺圣隶宣德府,惟领襄阴及司候司,后并省入州。
浑源州,(下。)唐为浑源县,隶应州。金升为州,仍置县在郭下,并置司
候司。元至元四年省入州。
应州,(下。)唐末置。后唐升彰国军。元初仍为应州。领二县:
金城,(下。州治所。)山阴。(下。至元二年,并入金城,后复置。)
朔州,(下。)唐改马邑郡为朔州。后唐升振武军。宋为朔宁府。金为朔州。
元因之。领二县:
鄯阳,(下。至元四年,省录事司入焉。)马邑。(下。)
武州,(下。)唐隶定襄、马邑二郡。辽置武州宣威军。元至元二年,割宁
边州之半来属。旧领宁边一县及司候司,四年省入州。
丰州,(下。)唐初为丰州,又改九原郡,又仍为丰州。金为天德军。元复
为丰州。旧有录事司并富民县,元至元四年省入州。
东胜州,(下。)唐胜州,又改榆林郡,又复为胜州。张仁愿筑三受降城,
东城南直榆林,后以东城滨河,徙置绥远峰南郡今东胜州是也。金初属西夏,后
复取之。元至元二年,省宁边州之半入焉。旧有东胜县及录事司,四年省入州。
云内州,(下。)唐初立云中都督府,复改横塞军,又改天德军,即中受降
城之地。金为云内州。旧领云川、柔服二县,元初废云川,设录事司。至元四年,
省司、县入州。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
冀宁路,(上。)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三年,立太
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户七万五千四百四,口一十五万五千
三百二十一。领司一、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十
阳曲,(中。倚郭。)文水,(中。)平晋,(下。)祁县,(下。旧隶晋
州,后州废,隶太原路。)榆次,(下。至元二年,隶太原路。)太谷,(下。)
清源,(下。)寿阳,(下。)交城,(下。)徐沟。(下。)
州十四
汾州,(中。)唐改西河郡为浩州,又改汾州,又改西河郡,又为汾州。金
置汾阳军。元初立汾州元帅府,割灵石县隶平阳路之霍州,仍析置小灵石县,后
废府。至元二年,复行州事,省小灵石入介休。三年,并温泉入孝义。领四县:
西河,(中。)孝义,(下。至元三年,割温泉县之半置巡检司,隶本县。)
平遥,(下。元初属太原府,至元二年来属。)
介休。(下。元初置,隶太原府,至元二年来属,仍省小灵石县入焉。)
石州,(下。)唐初改离石郡为石州,又改昌化郡,又仍为石州。宋、金因
其名。元中统二年,省离石县入本州。三年,复立。至元三年,省温泉入孝义,
以临泉为临州。旧置司候司,后与孟门、方山俱省入离石。领二县:
离石,(下。倚郭。)宁乡。(下。太宗九年,隶太原府。定宗三年,隶石
州。宪宗九年,又隶太原府。至元三年,复来属。)
忻州,(下。)唐初置新兴郡,后改忻州,又改定襄郡,又为忻州。金隶太
原府。元因之。领二县:
秀容,(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忻州。四年复置。)定襄。(下。)
平定州,(下。)唐为广阳县。宋为平定军。金为平定州。元至元二年,省
倚郭平定、乐平二县入本州。七年,复立乐平。领一县:
乐平。(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县为乡,入本州,立巡检司。七年复立。)
临州,(下。)唐置临泉县,又置北和州,后州废,隶石州。宋置晋宁军。
金废军,置临水县,隶石州。元中统二年,仍改临泉县,直隶太原府。三年,升
临州。
保德州,(下。)本岚州地,宋始置州。旧有倚郭县,元宪宗七年废县。至
元二年,省隩州、芭州入本州。三年,又并岢岚军入焉。四年,割岢岚隶管州,
隩州仍来属。
崞州,(下。)本崞县,元太祖十四年升崞州。
管州,(下。)唐以静乐县置,后州废,属岚州。后又为宪州。宋为静乐军。
金为静乐郡,又改为管州。元太祖十六年,以岚州之岢岚、宁化、楼烦并入本州。
至元二十二年,割岢岚隶岚州,而宁化、楼烦并入本州。
代州,(下。)唐置代州总管府。金改都督府。元中统四年,并雁门县入州。
台州,(下。)唐为五台县,隶代州。金升台州,隶太原路。元因之。
兴州,(下。)唐临津县,隶岚州,又改合河县。金升兴州,隶太原路。元
因之。
坚州,(下。)唐繁畤县。金为坚州,隶太原路。元因之。
岚州,(下。)唐、宋并为岚州。金升镇西节度。至元二年,省入管州。五
年复立。
盂州,(下。)本盂县,金升为州。元因之。
晋宁路,(上。)唐晋州。金为平阳府。元初为平阳路,大德九年,以地震
改晋宁路。户一十二万六百二十,口二十七万一百二十一。领司一、县六、府一、
州九。府领六县,州领四十县。
录事司。
县六
临汾,(中。倚郭。)襄陵,(中。)洪洞,(中。)浮山,(下。)汾西,
(下。)岳阳。(下。本猗氏县,属平阳府。至元三年,省入岳阳县。四年,以
县当东西驿路之要复置,并岳阳、和川二县入焉。后复改为岳阳县。)
府一
河中府,唐蒲州,又改河中府,又改河东郡,又仍为河中府。宋为护国军。
金复为河中府。元宪宗在潜,置河解万户府,领河、解二州。河中府领录事司及
河东、临晋、虞乡、猗氏、万泉、河津、荣河七县。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
省万泉入猗氏,并录事司入河东,罢万户府,而河中府仍领解州。八年,割解州
直隶平阳路,河中止领五县。十五年,复置万泉县来属。领六县:
河东,(下。府治所。)万泉,(下。)猗氏,(下。)荣河,(下。)金
隶荣州,元初废荣州,复为荣河县。)临晋,(下。)河津。(下。)
州九
绛州,(中。)唐初为绛郡,又改绛州。宋置防御。金改晋安府。元初为绛
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诸县皆隶焉。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七
县:
正平,(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录事司入焉。)太平,(中。)曲沃,(
下。)翼城,(下。金为翼州,元初复为翼城县,隶绛州。)稷山,(下。)绛
县,(下。至元二年,省垣曲县入焉。十六年,复立垣曲县,绛县如故。)垣曲。
(下。)
潞州,(下。)唐初为潞州,后改上党郡,又仍为潞州。宋改隆德军。金复
为潞州。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复为潞州,隶平阳路。至元
三年,以涉县割入真定府,以录事司并入上党县。领七县:
上党,(下。)壸关,(下。)长子,(下。)潞城,(下。)屯留,(下。
至元三年,省入襄垣。十五年复置。襄垣,(下。)黎城。(下。至元二年,并
涉县偏城等十三村入焉。)
泽州,(下。)唐初为泽州,后为高平郡,又仍为泽州。宋属河东道。金为
平阳府。元初置司候司及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端氏、陵川六县。至元三
年,省司候司、陵川县入晋城,省端氏入沁水。后复置陵州。领五县:
晋城,(下。)高平,(下。)阳城,(下。)沁水,(下。)陵川。(下。
至元三年,省入晋城,后复置。)
解州,(下。)本唐蒲州之解县。五代汉乾祐中置解州。宋属京兆府。金升
宝昌军。元至元四年,并司候司入解县。(有盐池,方一百二十里。)领六县:
解县,(下。)安邑,(下。)闻喜,(下。)夏县,(下。)平陆,(下。)
芮城。(下。)
霍州,(下。)唐初为霍山郡,又改吕州,又废州而以县隶晋州。金改霍州。
元因之。领三县:
霍邑,(下。倚郭。有霍山为中镇。)赵城,(旧属平阳府。)灵石。(下。
旧属汾州。)
隰州,(下。)唐初为隰州,又改大宁郡,又仍为隰州。元以州隶晋宁路。
领五县:
隰川,(中。州治所。至元三年,省大宁、蒲、温泉三县入焉。)大宁,(
下。至元三年,省入隰川,二十三年复置。)石楼,(下。)永和,(下。)蒲
县。(下。)
沁州,(下。)唐初为沁州,又改阳城郡,又仍为沁州。宋置威胜军。金仍
为沁州。元因之。领三县:
铜鞮,(下。州治所。至元十年,省录事司、武乡县入焉。)沁源,(下。)
至元十年,省绵上县入焉。)武乡。(下。至元三年,省入铜鞮,后复立。)
辽州,(下。)唐初置辽州,又改箕州,又改仪州。宋复为辽州。元隶晋宁
路。领三县:
辽山,(下。倚郭。)榆社,(下。至元三年,省入辽山,六年复立。)和
顺。(下。至元三年,省仪城县入焉。)
吉州,(下。)唐初置西汾州,又为南汾州,又改慈州。宋置吉乡军。金改
耿州,又改吉州。元初领司候司、吉乡、乡宁二县。中统二年,并司候司入吉乡
县。至元二年,省吉乡。三年,又省乡宁并入州。后复置乡宁。领一县:
乡宁。(下。)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统和宁路总管府
和宁路,(上。)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太祖十五年,
定河北诸郡,建都于此。初立元昌路,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都焉。(太
宗乙未年,城和林,作万安宫。丁酉,治迦坚茶寒殿,在和林北七十余里。戊戌,
营图苏胡迎驾殿,去和林城三十余里。)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和林置宣慰
司都元帅府。后分都元帅府于金山之南,和林止设宣慰司。至元二十六年,诸王
叛兵侵轶和林,宣慰使怯伯等乘隙叛去。二十七年,立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
十一年,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淇阳王月赤察儿为右丞相,太傅答剌罕为左丞
相,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和林总管府。至大二年,改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
四年,罢尚书省,复为行中书省。皇庆元年,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改和林路总
管府为和宁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年,令西京宣慰司送牛一千,赴和林屯田。二
十二年,并和林屯田入五条河。三十年,命戍和林汉军四百,留百人,余令耕屯
杭海。元贞元年,于六卫汉军内拨一千人赴青海屯田。北方立站帖里干、木怜、
纳怜等一百一十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