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_元史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_元史_在线二十五史查询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
元之官制,其大要具见于前,自元统、至元以来,颇有沿革增损之异。至正
兵兴,四郊多垒,中书、枢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书省、行枢密院增置之
外,亦有分省、分院。自省院以及郡县,又各有添设之员。而各处总兵官以便宜
行事者,承制拟授,具姓名以军功奏闻,则宣命敕牒随所索而给之,无有考核其
实者。于是名爵日滥,纪纲日紊,疆宇日蹙,而遂至于亡矣。惜其掌故之文,缺
轶不完,令据有司所送上者,缉而载之,以附前志,庶览者得以参考其得失治乱
之概云。
中书省。元统三年七月,中书省奏请自今不置左丞相。十月,命伯颜独长台
司,诏天下。至元五年十月,加右丞相伯颜为大丞相。六年十月,命脱脱为右丞
相,复置左丞相。至正七年,置议事平章四人。十二年二月,以贾鲁为添设左丞。
三月,以悟良哈台为添设参知政事。七月,又以杜秉彝为添设参政。八月,以哈
麻为添设右丞。十三年六月,命皇太子领中书令,如旧制。十四年九月,以吕思
诚为添设左丞。二十七年八月,以枢密知院蛮子为添设第三平章,以太尉帖里帖
木儿为添设左丞相。
中书分省。至正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以松寿为参知政事。十二年二
月,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左丞韩大雅开分省于彰德。十四年,升济宁分省参
政帖里帖木儿为平章政事,是后尝置右丞以守御焉。十五年四月,彰德分省除右
丞、左丞各一员。十七年七月,以平章答兰,参政俺普、崔敬分省陵州。十一月,
平章臧卜分省冀宁。十八年三月,扫地王、沙刘陷冀宁,臧卜遁。五月,王、刘
北行,总兵官察罕帖木儿遣琐住院判来冀宁镇守,臧卜复回。十九年,臧卜卒。
二十年正月,以右丞不花、参政王时分省冀宁。三月,铁甲韩至,分省官皆遁。
二十一年,以平章答兰镇守。二十二年,答兰还京师,以左丞剌马乞剌、参政脱
禾儿领分省事。二十三年三月,又以平章爱不花镇之。八月,扩廓帖木儿兵至,
冀宁分省遂罢。二十七年八月,以添设平章蛮子兼知院,分省保定。九月,命太
保、右丞相也速统领军马,分省山东;沙蓝答里仍中书左丞相、知枢密院,分省
大同。以哈剌那海为大同分省平章,阿剌不花为参知政事。又置分省于冀宁,升
冀宁总管为参政,铸印与之,凡事必咨大同分省而后行之。十月,又置分省于真
定。
六部。至元三年十二月,伯颜太师等奏准,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
设一员。至正元年四月,吏部置司绩一员,正七品,掌百官行止,以凭叙用荫袭。
六月,中书奏准,户部事繁,见设司计四员,宜依前至元二十八年例,添设二员。
十一月,吏、礼、兵、刑分为二库,户、工二部分二库,各设管勾一员。十二年
正月,刑部添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十五年十月,济宁分省置兵、
刑、工、户四部。
枢密院。至正七年,知枢密院阿吉剌奏:“枢密院故事,亦设议事平章二人。”
有旨令复置。十三年六月,令皇太子领枢密使,如旧制。十五年四月,添设佥院
一员、院判二员。
枢密分院。至正十五年三月,置枢密分院于卫辉。四月,彰德分院添设同知、
副枢各一员,都事一员。直沽分院添设副枢一员、都事一员。十六年,又置分枢
密院于沂州,以指挥使司隶焉。
大宗正府。至元元年闰十二月,中书省奏准,世祖时立大宗正府,至仁宗时
减去大字,今宜遵世祖旧制,仍为大宗正府。至正十年十二月,大宗正府添设掌
判二员。
宣文阁。至元六年十一月,罢奎章阁学士院。至正元年九月,立宣文阁,不
置学士,唯授经郎及监书博士以宣文阁系衔云。
崇文监。至元六年十二月,改艺文监为崇文监。至正元年三月,奉旨,令翰
林国史院领之。
详定使司。至正十七年七月,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正三品,掌考其所陈之
言,择其善者以闻于上而举行之。详定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掌
书记二员,正七品。中书官提调之。
司禋监。至正元年十二月,奉旨,依世祖故事,复立司禋监,给四品印,掌
师翁祭祀祈禳之事。置内监、少监、监丞各二员,知事一员,译史、令史、奏差
各二名。自后复升为三品。
延徽寺。至元六年二月,中书省奉旨,依累朝故事,起盖懿璘质班皇帝斡耳
朵,置延徽寺以掌之。
规运提点所。至元六年十一月,罢太禧宗禋院隆祥使司。十二月,中书奏以
宗禋院所辖会福、崇祥、隆禧、寿福四总管府,并隆祥使司,俱改为规运提点所,
正五品,仍添置万宁提点所一处,并隶宣政院。
诸路宝泉都提举司,至正十年十月置。其属有鼓铸局,正七品;永利库,从
七品。掌鼓铸至正铜钱,印造交钞。
徽政院。元统元年十二月,依太皇太后故事,为皇太后置徽政院,设立官属
三百六十有六员。
资正院。至元六年十二月,中书省奉旨为完者忽都皇后置资正院,正二品。
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首领官:经历、都事各二员,管勾、
照磨各一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除已罢缮工司外,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
验数,拨付资正院。其余司属,并付资正院领之。自后正宫皇后崩,册立完者忽
都为皇后,改置崇政院。
东宫官属。至正六年四月,立皇太子宫傅府,以长吉等为宫傅官,时太子犹
未受册宝。至九年冬,立端本堂为皇太子学宫。置谕德一员,正二品;赞善二员,
正三品;文学二员,正五品;正字二员,正七品;司经二员,正七品。十三年六
月,册立皇太子,定置皇太子宾客二员,正二品;左、右谕德各一员,从二品;
左、右赞善各一员,从三品;文学二员,从五品;中庶子、中允各一员,从六品。
詹事院。至正十三年六月,立詹事院,罢宫傅府。置詹事三员,从一品;同
知詹事二员,正二品;副詹事二员,从二品;詹事丞二员,正三品;首领官四员,
中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从六品;管勾、照磨各一员,正八品;蒙古必霝
赤六人,回回掾史二人,掾史十人,知印二人,怯里马赤二人,宣使十人。其属
有家令司,家令二员,正三品,二员,正四品;家丞二员,正五品;典簿二员,
从七品;照磨一员,正九品。有府正司,府正二员,正三品;府丞二员,正五品;
典簿二员,从七品;照磨一员,正九品。有典宝监,典宝卿二员,正三品;太监
二员,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监丞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
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正九品。有仪卫司,指挥二员,从四品;副二员,
从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十一月,置典藏库,从五品,掌收皇太子钱帛。十
七年十月,置分詹事院,詹事一员,同知、副使各一员,詹事丞二员,经历一员,
都事二员,照磨兼架阁一员,断事官二员,知事一员。
大抚军院。至正二十七年八月乙巳,命皇太子总天下军马。九月,皇太子置
大抚军院,从一品。知院四员,同知二员,副使一员,同佥一员。首领官:经历、
都事各二员,照磨兼管勾一员。二十八年闰七月,诏罢之。
大都分府。至正十八年三月,东安、漷州、柳林日有警报,京师备御四隅,
俱立大都分府。其官吏数,视都府减半。
警巡院。至正十一年七月,升左、右两巡院为正五品。十八年,又于大都在
城四隅各立警巡分院,官吏视本院减半。
行中书省。至正十二年正月,江西、江浙行省皆除添设平章,陕西行省除添
设右丞。闰三月,置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于扬州,以淮西宣慰司、两淮盐运司、
扬州、淮安、徐州、唐州、安丰、蕲、黄皆隶焉。除平章二员,右丞、左丞各一
员,参政二员,及首领官、属官共二十五员。为头平章,兼提调镇南王傅府事。
至十一月,始铸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印给之。是年,江浙行省添设右丞、参政,
四川行省添设参政。十六年五月,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于福州,铸印设官,一如
各处行省之制。以江浙行中书省平章左答纳失里、南台中丞阿鲁温沙为福建行中
书省平章政事,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庄嘉为右丞,福建元帅吴铎为左丞,司农丞讷
都赤、益都路总管卓思诚为参政。以九月至福州,罢帅府,开省署。十七年九月,
置山东行省,以大司农哈剌章为平章政事,铸印与之。十八年,福建行省右丞朵
歹分省建宁,参政讷都赤分省泉州。二十三年三月,置广西行中书省,以廉访使
也儿吉尼为平章政事。又置胶东行省于莱阳,总制东方事。二十六年八月,置福
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行枢密院。至元三年,伯颜右丞相奏准,于四川及湖广、江西之境,及江浙,
凡三处,各置行枢密院,以镇遏好乱之民。每处设知院一员,同知、佥院、院判
各一员。湖广、江西二省所辖地里险远,添设同佥一员。各院经历一员,都事二
员,照磨一员,客省副使一员,断事官二员,蒙古必阇赤二人,掾史六人,宣使
六人,知印、怯里马赤各一人,断事官译史一人,令史二人,怯里马赤、知印各
一人,奏差二人。至四年二月,遂罢之。至正十三年五月,岭北行枢密院添设断
事官二员,先已设四员,共六员。又立镇抚司,除镇抚二员。立管勾所,置管勾
一员,兼照磨。后又添设佥院二员、都事一员。十五年十月,置淮南江北等处行
枢密院于扬州。十二月,河南行枢密院添设院判一员。十六年三月,置江浙行枢
密院于杭州,知院二员,同知二员,副枢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
首领官:经历、知事各一员,断事官二员,经历一员。十八年,以参政崔敬为山
东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分院于漷州,兼领屯田事。十九年八月,以察罕帖木儿
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知院。二十六年八月,置福建江
西等处行枢密院。
行御史台。至正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命太尉纳麟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
大夫,以次官员,各依等第选用。是日,御史台奉旨,移置行台于绍兴。十二月,
合台官属,开台署事。是年,置河南廉访司于沂州。十八年,御史台奏准,江西
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权于建宁路开司署事。二十二年九月,权置山北廉访司于惠
州。二十三年六月,济南路复置肃政廉访司。二十五年闰十月,御史大夫完者帖
木儿奏:“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衙门,尝奉旨于绍兴路开设,近因道梗,湖南、湖
北、广东、广西、海北、江西、福建等处,凡有文书,北至南台,风信不便,径
申内台,未委事情虚实。宜于福建置分台,给降印信,俾湖南、湖北、广东、广
西、海北、江西、福建各道文书,由分台以达内台,于事体为便。”有旨从之。
十一月,仍置河东廉访司于冀宁。
行宣政院。元统二年正月,革罢广教总管府一十六处,置行宣政院于杭州。
除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同佥、院判各一员。首领官:经历二员,都
事、知事、照磨各一员,令史八人,译史二人,宣使八人。至元二年五月,西番
寇起,置行宣政院,以也先帖木儿为院使往讨之。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设崇
教所,拟行中书省理问官,秩四品,以理僧民之事。
河南山东都水监。至正六年五月,以连年河决为患,置都水监,以专疏塞之
任。
行都水监。至正八年二月,河水为患,诏于济宁郓城立行都水监。九年,又
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十一年十二月,立河防提举司,隶行都水监,掌巡视
河道,从五品。十二年正月,行都水监添设判官二员。十六年正月,又添设少监、
监丞、知事各一员。
都水庸田使司。至元二年正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既而罢之。至五年,
复立。至正十二年,因海运不通,京师阙食,诏河南洼下水泊之地,置屯田八处,
于汴梁添都水庸田使司,正三品,掌种植稻田之事。庸田使二员,副使二员,佥
事二员。首领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司吏十二人,译史二人。
都总制庸田使司。至正十年,置河南江北等处都总制庸田使司,定置都总制
庸田使二员,从二品;副使二员,从三品;佥司六员,从四品。首领官:经历二
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从八品;蒙古必
犛赤、回回令使、怯里马赤、知印各一人,令史十八人,宣使十八人,壕寨十八
人,典吏四人。其属官,则有军民屯田总管府,凡五处,置达鲁花赤各一员,从
三品;总管各一员,正五品;同知各一员,正六品;府判各一员,从七品。首领
官:经历各一员,从八品;知事各一员,从九品;提控案牍兼管勾承发架阁各一
员,蒙古译史各一人,司吏各六人,典吏各二人。又有农政司,置农政一员,正
五品;农丞一员,正六品;提控一员,司吏二人。又有丰盈库,置提领一员,正
八品;大使、副使各一员,正九品。
分司农司。至正十三年正月,命中书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桢兼大司
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东至迁民镇,
凡系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募民佃种之。
大兵农司。至正十五年,诏有水田去处,置大兵农司,招诱夫丁,有事则乘
机招讨,无事则栽植播种。所置司之处,曰保定等处大兵农使司、河间等处大兵
农使司、武清等处大兵农使司、景蓟等处大兵农使司。其属,有兵农千户所,共
二十四处;百户所,共四十八处;镇抚司各一。
大都督兵农司。至正十九年二月,置大都督兵农司于西京,以孛罗帖木儿领
之,从其所请也。仍置分司十道,专掌屯种之事。
茶运司。元统元年十一月,复置湖广江西榷茶都转运司。
盐运司。至正二年十一月,中书省奉旨讲究盐法,奏准于杭州、嘉兴、绍兴、
温台四处,各置检校批验所,直隶运司,专掌批验盐商引目,均平袋法称盘等事。
每所置检校批验官一员,从六品;相副官一员,正七品。
漕运司。至元二年五月,京畿都漕运司添设提调官、运副、运判各一员。至
正九年,添设海道巡防官,给降正七品印信,掌统领军人水手,防护粮船。巡防
官二员,相副官二员。
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府。至正十五年七月,升台州海道巡防千户所为防御海道
运粮万户府。九月,置分府于平江。
添设兵马司。至正十年十月,中书省奏:“东南千里外,妖气见,合立兵马
司四处,掌防御之职。”遂置大名兵马司、东平兵马司、济南兵马司、徐州兵马
司。每司置都指挥、指挥各二员,副指挥各四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译史各二人,司吏各十二人,奏差各八人,贴书各二十四人,忽剌罕赤各三十人,
司狱各一员,狱丞各一员。十一年,罢沂州分元帅府,改立兵马指挥使司。十五
年十月,济宁兵马司添设副指挥二员。
各处宝泉提举司。至正十一年十月,置宝泉提举司于河南行省及济南、冀宁
等处,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广行省各一所。十二年三月,置铜冶场于饶州路
德兴县、信州路铅山州、韶州岑水,凡三处。每所置提领一员,正八品;大使一
员,从八品;副使一员,正九品;流官内铨注。直隶宝泉提举司,掌浸铜事。
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元年六月奏准,湖南道宣慰使司兼都元帅府,
总领所辖路分镇守万户军马。
邦牙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四年十二月置。先是,以缅地处云南极边,
就立其酋长为帅,三年一贡方物。至是来贡,故改立官府以奖异之。
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三年七月,中书省奏:“阔端阿哈所分地
方,接连西番,自脱脱木儿既没之后,无人承嗣。达达人口头匹,时被西番劫夺
杀伤,深为未便。”遂定置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治之,置宣慰使三员、
同知二员、副使二员。首领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令史十人,蒙古译史
四人,知印二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八人,典吏二人。
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六年十二月改立,掌开设屯田、屯驻军
马之事。
荆湖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十一年十一月奏准,荆湖北道宣慰使司兼
都元帅府。
浙东宣慰司。至正十二年正月,添设宣慰使一员、同知一员、都事二员。
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十五年二月置。统率濠泗义兵万户府,并
洪泽等处义兵。招诱富民,出丁壮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一百名者
为百户,降宣敕牌面与之,命置司于泗州天长县。
兴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十五年十二月置。
江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正十六年九月奏准,宣慰使都元帅廷授,佐
贰僚属,命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火你赤承制署之。
河南宣慰司。至正十九年十月,罢洛阳招讨军民万户府,置宣慰司,以张俊
为宣慰使。
东路都蒙古军都元帅府,至正八年正月置。
分元帅府。至正八年十二月,以福建盗起,诏汀、漳二州立分元帅府,以讨
捕之。十一月,命买列的开分元帅府于沂州,以镇御东海群盗。十一年正月,湖
南宝庆路置分元帅府,又置宝武分元帅府。三月,置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提调
登、莱、宁海三州三十六处海口事。十二年二月,置安东、安丰二处分元帅府。
水军元帅府。至正二十六年二月,置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县。
绍熙军民宣抚司。至元四年,因监察御史言:“四川在宋时,有绍熙一府,
统六州、二十县、一百五十二镇。近年雍、梁、淮甸人民,见彼中田畴广阔,开
垦成业者,凡二十余万户。”省部议定,遂奏准置绍熙等处军民宣抚司。正官六
员,宣抚使、同知、副使各二员。首领官三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司狱一员,蒙古、儒学教授各一员,令史八人,译吏、知印、怯里马赤各一人,
奏差四人。所隶资、普、昌、隆下州四处,盘石、内江、安岳、昌元、贵平下县
五处,巡检司一十三处,各设官如制。又置都总使司,命御史大夫脱脱兼都总使,
治书侍御史吉当普为副都总使。至元六年十一月,中书又因台臣言裁减冗官事,
遂罢绍熙军民宣抚司。
永顺宣抚司。至正十一年四月,改升永顺安抚司为宣抚司。
平缅宣抚司。至正十五年八月,以云南死可伐等降,令其子莽三入贡方物,
乃置平缅宣抚司以羁縻之。
忠孝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一年七月,革罢四川省所辖大奴管勾等洞长官司,
立忠孝军民府。至十五年四月,诏改为忠孝军民安抚司。
忠义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五年四月,罢四川羊母甲洞、臭南王洞长官司,置
忠义军民安抚司。又罢盘顺府,置盘顺军民安抚司。
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至正十五年四月,命于四川置立提调军民镇抚所、蛮
夷军民千户所。
团练安抚劝农使司。至正十八年九月,置奉元延安等处团练安抚劝农使司于
耀州,巩昌等处团练安抚劝农使司于邠州,以行省丞相朵朵、行台大夫完者帖木
儿领之,各设参谋一人。每道置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二人,检督六人,经历、
知事、照磨各一人。
防御使。至正十七年正月,准山东分省咨,团结义兵,每州添设州判一员,
每县添设主簿一员,诏有司正官俱兼防御使事,听宣慰使司节制。
屯田使司。至正十五年十二月,置军民屯田使司于沛县,正三品。
屯田打捕总管府。至元四年五月,升两淮屯田打捕总管府为正三品。
黎兵万户府。元统二年十月,湖广行省咨:“海南僻在极边,南接占城,西
邻交趾,环海四千余里,中盘百洞,黎、獠杂居,宜立万户府以镇之。”中书省
奏准,依广西屯田万户府例,置黎兵万户府。万户三员,正三品。千户所一十三
处,正五品。每所领百户所八处,正七品。
水军万户府。至正十三年十月,置水军都万户府于昆山州,以浙东宣慰使纳
麟哈剌为正万户,宣慰使董抟霄为副万户。十四年二月,立镇江水军万户府,命
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闾领之。十五年十月,置水军万户府于黄河小清口。
义兵万户府。至正十四年二月,诏河南、淮南两省并立义兵万户府。五月,
置南阳、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讨贼自效。先
是,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胡芦,故因以名之。十五年四月,置汴梁等处义兵万户
府。十二月,置忠义、忠勤万户府于宿州及武安州。
招讨军民万户府。至正二十年,以巩县为招讨军民万户府。二十六年三月,
置嵩州军民招讨万户府。
义兵千户所。至正十年七月中书奏准,于广西平乐等古城竹山院、桑江隘、
尊化乡、剌场岭,湖南道州路、武冈路、湖北靖州路等处,置义兵千户所,每所
置千户一员、弹压一员、百户十员。仍于义兵内推选才勇功能,充千户、弹压、
百户之职。首领官、都目各一员,于本省都吏目选内注授,并从本道帅府节制。
湖南道州二处千户所,于帅府分司处设立,本司调遣。湖北靖州一处,从本省摽
拨镇守调遣。总定九十六员,给降宣敕牌面印信。十三年十一月,立义兵千户水
军千户所于江西。
奉使宣抚。至正五年十月,遣官分道奉使宣抚,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
冤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
以下就便处决,民间一切兴利除害之事,悉听举行。其余必合上闻者,条具入告。
两浙江东道,以江西行省左丞忽都不丁、吏部尚书何执礼为之,宣政院都事吴密
为首领官。江西福建道,以云南行省右丞散散、将作院使王士弘为之,国子典簿
孟昉为首领官。江南湖广道,以大都路达鲁花赤拔实、江浙参政秦从德为之,留
守司都事月忽难为首领官。海北广东道,以平江路达鲁花赤左答纳失理、都水使
贾惟贞为之,都水照磨杨文在为首领官。燕南山东道,以资正院使蛮子、兵部尚
书李献为之,太医院都事贾鲁为首领官。河东陕西道,以兵部尚书不花、枢密院
判官靳义为之,翰林应奉王继善为首领官。山北辽东道,以宣政院同知伯家奴、
宣徽佥院王也速迭儿为之,工部主事明理不花为首领官。云南省,以荆湖宣慰阿
乞剌、两浙盐运使杜德远为之,通政院都事杨矩为首领官。甘肃永昌道,以上都
留守阿牙赤、陕西行省左丞王绅为之,沁源县尹乔逊为首领官。四川省,以大都
留守答尔麻失里、河南参政王守诚为之,宣政院都事武祺为首领官。京畿道,以
西台中丞定定、集贤侍讲学士苏天爵为之,太史院都事留思诚为首领官。河南江
北道,以吏部尚书定僧、宣政院佥院魏景道为之,中书检校哈尔丹为首领官。至
正十七年九月,诏以中书右丞也先不花、御史中丞成遵奉使宣抚彰德、大名、广
平、东昌、东平、曹、濮等处,奖厉将帅。
经略使。至正十八年九月初六日,命经略使问民疾苦,招谕叛逆,果有怙终
不悛,总督一应大小官吏,治兵裒粟,精练士卒,审用成算,申明纪律。先定江
西、湖广、江浙、福建诸处,并力掎角,务收平复之效,不尚屠戮之威。江南各
省民义,忠君亲上,姓名不能上达者,优加抚存,量才验功,授以官爵。旌表孝
子顺孙、义夫节妇、高年耆德,常令有司存恤鳏寡孤独。选官二员为经略使参谋
官,辟名士一人掌案牍。设行军司马一员,秩正五品,掌军律。
◎选举附录
○科目
元以科目取士,自延祐至元统凡七科,具见前志。既罢复兴之后,至正二年
三月戊寅,廷试举人,赐拜住、陈祖仁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
凡七十有八人。国子生员十有八人:蒙古人六名,从六品出身;色目人六名,正
七品出身;汉人、南人共六名,从七品出身。五年三月辛卯,廷试举人,赐普颜
不花、张士坚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如前科之数。国子生员
亦如之。八年三月癸卯,廷试举人,赐阿鲁辉帖穆而、王宗哲等进士及第、进士
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如前科之数。国子生员亦如之。是年四月,中书省奏准,
监学生员每岁取及分生员四十人,三年应贡会试者,凡一百二十人。除例取十八
人外,今后再取副榜二十人,于内蒙古、色目各四名,前二名充司钥,下二名充
侍仪舍人。汉人取一十二人,前三名充学正、司乐,次四名充学录、典籍管勾,
以下五名充舍人。不愿者,听其还斋。十一年三月丙辰,廷试举人,赐朵列图、
文允中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八十有三人。国子生员如旧
制。
十二年三月,有旨:“省院台不用南人,似有偏负。天下四海之内,莫非吾
民,宜依世祖时用人之法,南人有才学者,皆令用之。”自是累科南方之进士,
始有为御史,为宪司官,为尚书者矣。十四年三月己巳,廷试举人,赐薛朝晤、
牛继志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六十有二人。国子生员如旧
制。十七年三月,廷试举人,赐侻征、王宗嗣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出身有差,凡五十有一人。国子生员如旧制。
十九年,中书左丞成遵建言:“宋自景祐以来,百五十年,虽无兵祸,常设
寓试名额,以待四方游士。今淮南、河南、山东、四川、辽阳等处,及江南各省
所属州县,避兵士民,会集京师。如依前代故事,别设流寓乡试之科,令避兵士
民就试,许在京官员及请俸掾译史人等,系其乡里亲戚者,结罪保举,行移大都
路印卷,验其人数,添差试官,别为考校,依各处元额,选合格者充之,则国有
得人之效,野无遗贤之叹矣。”既而监察御史亦建言此事,中书送礼部定拟:
“曾经残破处所,其乡试元额,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总计一百三十有二人。
如今流寓儒人,应试名数,难同全盛之时,其寓试解额,合照依元额减半量拟,
取合格蒙古、色目各十五名,汉人二十名,南人十五名,通六十有五名。”中书
省奏准,如所拟行之。而是岁福建行中书省初设乡试,定取七人为额,而江西流
寓福建者亦与试焉,通取十有五人,充贡于京师。而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
儿又请:“今岁八月乡试,河南举人及避兵儒士,不拘籍贯,依河南省元额数,
就陕州置贡院应试。”诏亦从之。二十年三月,廷试举人,赐买住、魏元礼等进
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三十有五人。国子生员如旧制。二十三
年三月丁未,廷试举人,赐宝宝、杨輗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
凡六十有二人。国子生员如旧制。是年六月,中书省奏:“江浙、福建举人,涉
海道以赴京,有六人者,已后会试之期,宜授以教授之职;其下第三人,亦以教
授之职授之。非徒慰其跋涉险阻之劳,亦及激劝远方忠义之士。”
二十五年,皇太子抚军河东,适当大比之岁,扩廓帖木儿以江南、四川等处
皆阻于兵,其乡试不废者,唯燕南、河南、山东、陕西、河东数道而已,乃启皇
太子倍增乡贡之额。二十六年三月,廷试举人,赐赫德溥化、张栋等进士及第、
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差,凡七十有三人,优其品秩,第一甲,授承直郎,正
六品,第二甲,授承务郎,从六品;第三甲,授从仕郎,从七品。国子生员:蒙
古七名,正六品;色目六名,从六品;汉人七名,正七品;通二十人。兵兴已后,
科目取士,莫盛于斯;而元之设科,亦止于是岁云。